字好书
伤王七秘书监寄呈扬州陆长史通简府僚广陵以广好事

《伤王七秘书监寄呈扬州陆长史通简府僚广陵以广好事》

时间: 2025-05-10 09:31:31

诗句

王氏贵先宗,衡门栖道风。

传心晤有物,秉化游无穷。

学奥九流异,机玄三语同。

书乃墨场绝,文称词伯雄。

白屋藩魏主,苍生期谢公。

一祗贤良诏。

遂谒承明宫。

补衮望奚塞,尊儒位未充。

罢官七门里,归老一丘中。

尝忝长者辙,微言私谓通。

我行会稽郡,路出广陵东。

物在人已矣,都疑淮海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9:31:31

诗词名称: 伤王七秘书监寄呈扬州陆长史通简府僚广陵以广好事

作者: 宋之问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王氏贵先宗,衡门栖道风。
传心晤有物,秉化游无穷。
学奥九流异,机玄三语同。
书乃墨场绝,文称词伯雄。
白屋藩魏主,苍生期谢公。
一祗贤良诏,遂谒承明宫。
补衮望奚塞,尊儒位未充。
罢官七门里,归老一丘中。
尝忝长者辙,微言私谓通。
我行会稽郡,路出广陵东。
物在人已矣,都疑淮海空。


白话文翻译:

王氏世代尊贵,门第高雅,栖息在风雅之地。
传递心意,交流思想,感悟到有形的事物,
秉持着道德,游历于无尽的天地之间。
学问深邃,独特于众流,
道理巧妙,三种语言却能相通。
书法在墨迹中无与伦比,
词章在文学中被称为杰出者。
白屋之中,隐居的魏主,
苍生都寄望于谢公。
只因一纸贤良的诏书,
便前往承明宫拜谒。
补衮衣望望而不可及,
尊崇的儒士之位尚未充实。
在七门里辞官,回归到一丘之中。
曾经沾染长者的德泽,
微言细语私下传递着通达之道。
我行走在会稽郡,路途向广陵东去。
事物已成往事,皆怀疑淮海的空荡。


注释:

  • 王氏贵先宗:王氏家族的祖先非常显贵。
  • 衡门:指高雅的门第。
  • 传心晤有物:传递心意,交流思想。
  • 秉化游无穷:遵循道德,游历无尽的世界。
  • 九流:指各类学派。
  • 三语:可能指三种学问。
  • 白屋:指隐居的生活。
  • 苍生:百姓,民众。
  • 承明宫:唐朝的一个宫殿。
  • 补衮:补上朝服的衮衣。
  • 七门里:辞官后隐居的地方。
  • 微言:微妙的言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宋之问,唐代诗人,生于盛唐,擅长五言古诗和律诗。他的诗作清新脱俗,常表现出对人生和自然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王七秘书监去世之后,诗人表达了对王七的惋惜和对昔日友好的追忆,同时反映了当时文人的政治理想和个人抱负。


诗歌鉴赏:

诗中通过对王七的追忆,反映了作者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感受。王七作为一位杰出的文士,不仅在学问上独具一格,也在为人处世上表现出高尚的品格。诗人通过对王七的描绘,表达了对其才华的赞美,同时也透出对他未能实现理想的惋惜。

诗中多处运用对比手法,如“白屋藩魏主,苍生期谢公”,将隐居生活与显赫地位相对比,突显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尤其是最后几句,表现出人事已非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逝去岁月的叹息。

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既有对人物的细致刻画,也有对社会现状的深刻反思,体现了唐代诗歌的高水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王氏的高贵家族背景。
  2. 传达心意与思想交流的场景。
  3. 讲述道德的延续与无穷的追求。
  4. 学问的独特与相互关联。
  5. 书法的卓越与文学的声誉。
  6. 白屋隐士的形象与百姓的期望。
  7. 受命于贤良之诏,前往拜谒。
  8. 对于补衮衣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
  9. 辞官后的归隐生活。
  10. 对长者德泽的感慨与微言的传递。
  11. 行走的旅途与对逝去事物的疑问。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显赫与隐居的对比,突出理想的追求。
  • 比喻:如“白屋”代表隐者的清高。
  • 排比:多次使用短句,增强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王七的追思和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蕴含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和对真理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王氏:象征着显赫与才华。
  • 白屋:隐士生活的象征,表现出追求清高的志向。
  • 苍生:代表着普通百姓,体现出诗人对社会的关注。
  • 承明宫:权力与地位的象征,反映出对现实的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王氏家族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隐士生活
    • B. 显赫与才华
    • C. 乡村生活
      答案:B
  2. 诗人对王七的追忆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 A. 高兴
    • B. 惋惜
    • C. 忽略
      答案:B
  3. 诗中提到的“白屋”象征什么?

    • A. 贫穷
    • B. 隐士生活
    • C. 权力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宋之问 vs. 杜甫:两位诗人都关注社会与个人理想,但杜甫更多地体现了对现实困境的深切描绘,而宋之问则更偏向于对理想的追忆与感慨。

参考资料:

  1. 《唐诗三百首》
  2. 《唐代诗人研究》
  3.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余壮岁尝假居塔山寺后三十年重到赋二绝 赋婺州之录参厅明远楼为李中甫董奇卿作也 舟喻 送米与人 送客 赋张舍人抱啸堂五首 其一 赋汪先辈昆仲听雨轩 极目亭有怀韩常伯 虞察院生日 晚来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三令五申 牛字旁的字 动如雷霆 千依百顺 缨繐 主婆 包含庳的词语有哪些 反裘伤皮 盛妆 干字旁的字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車字旁的字 心字底的字 媚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木字旁的字 包含燔的词语有哪些 髡人 收回成命 旗档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