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登甘露寺北望

《登甘露寺北望》

时间: 2025-05-02 11:54:00

诗句

京口潮来曲岸平,海门风起浪花生。

人行沙上见日影,

舟过江中闻橹声。

芳草远迷扬子渡,宿烟深映广陵城。

游人乡思应如橘,相望须含两地情。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1:54:00

原文展示:

登甘露寺北望 徐铉 〔唐代〕 京口潮来曲岸平,海门风起浪花生。 人行沙上见日影,舟过江中闻橹声。 芳草远迷扬子渡,宿烟深映广陵城。 游人乡思应如橘,相望须含两地情。

白话文翻译:

京口的潮水涌来,弯曲的岸边水面平静,海门处风起,浪花随之而生。 人们在沙滩上行走,看到日影,船只在江中驶过,听到橹声。 芳草绵延,远至扬子渡口,夜间的烟雾深深映照着广陵城。 游子的乡愁应当如橘子的酸甜,相互凝望时,蕴含着两地的深情。

注释:

  • 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
  • 海门:指长江入海口。
  • 扬子渡:古代著名的渡口,位于今江苏省扬州市。
  • 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
  • 橘:比喻乡愁,因橘子的酸甜象征着复杂的情感。

诗词背景: 徐铉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诗歌多表现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高北望时的所见所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远方亲友的牵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登高望远为背景,通过对京口、海门、扬子渡和广陵等地的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情和对远方亲友的思念。诗中“京口潮来曲岸平”和“海门风起浪花生”描绘了壮阔的自然景象,而“人行沙上见日影”和“舟过江中闻橹声”则增添了生活的气息。最后两句“游人乡思应如橘,相望须含两地情”巧妙地运用比喻,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亲友的复杂情感。

诗词解析:

  • 首联描绘了京口潮水和海门风浪的壮阔景象,展现了自然的壮美。
  • 颔联通过人与自然的互动,增添了诗的生活气息。
  • 颈联以芳草和宿烟为意象,描绘了远方的扬子渡和广陵城,增添了诗的遥远感。
  • 尾联运用比喻,巧妙地表达了诗人的乡愁和对亲友的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游人乡思应如橘”,用橘子的酸甜比喻乡愁的复杂情感。
  • 对仗:如“京口潮来曲岸平,海门风起浪花生”,通过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远方亲友的牵挂,展现了诗人对家乡和亲友的深情。

意象分析:

  • 京口潮水、海门风浪:壮阔的自然景象,象征着自然的壮美。
  • 芳草、宿烟:远方的扬子渡和广陵城,增添了诗的遥远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京口”指的是今天的哪个城市? A. 南京 B. 镇江 C. 扬州
  2. 诗中用什么比喻乡愁? A. 橘子 B. 梅花 C. 菊花
  3. 诗中的“广陵”指的是今天的哪个城市? A. 南京 B. 镇江 C. 扬州 答案:1. B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同样以登高望远为背景,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对远方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徐铉的全部诗作,是研究唐代诗歌的重要资料。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唐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作家。

相关查询

鹧鸪天(季功旬会之次日,小醵饯陈巡入乡) 鹧鸪天(丙寅元夕) 鹧鸪天(遁斋自作生日) 鹧鸪天 鹧鸪天 鹧鸪天(癸亥十一月十四日为内子寿) 鹊桥仙(周监旬会上作) 菩萨蛮(六月十三日,同官携具,以予被荐) 浣溪沙(赠陈惜惜、怜怜) 鹊桥仙(甲子中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甘字旁的字 茶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醉开头的成语 委曲从俗 庞庞 夸奖 世扰俗乱 彑字旁的字 诡言浮说 門字旁的字 百无失一 谨题 缶字旁的字 包含山的词语有哪些 弃责 变色之言 口字旁的字 包含碟的词语有哪些 独有千古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