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19:06: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9:06:43
原文展示:
点绛唇 饯春 王鹏运 〔近代〕 抛尽榆钱,依然难买春光驻。依春无语,肠断春归路。春去能来,人去能来否?长亭暮,乱山无数。只有鹃声苦。
白话文翻译:
尽管抛撒了大量的榆钱,仍然无法留住春光。春天默默无语,我心碎地看着春天归去的道路。春天离去后还会再来,但人离去后还能再来吗?长亭在暮色中,周围是无数的乱山。只有杜鹃的叫声显得格外凄苦。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鹏运(1849-1904),字幼遐,号半塘,晚号鹜翁,清代末年至民国初年的词人。他的词风格清丽,情感深沉,多抒发个人感慨和对时局的忧虑。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王鹏运在春天即将过去时所作,表达了对春天流逝的无奈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点绛唇·饯春》以春天的离去为背景,通过对春光的无法挽留和人生无常的对比,表达了深沉的哀愁和对生命短暂的感慨。词中“抛尽榆钱,依然难买春光驻”一句,用榆钱比喻钱财,形象地表达了无论付出多少努力,都无法留住春天的无奈。而“春去能来,人去能来否?”则进一步将春天的循环与人生的无常相对比,加深了词的哲理性。整首词情感深沉,语言简练,意象鲜明,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词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词通过对春天流逝的无奈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表达了深沉的哀愁和对生命短暂的思考。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词中“抛尽榆钱”中的“榆钱”比喻什么? A. 钱财 B. 时间 C. 希望 D. 生命 答案:A
词中“春去能来,人去能来否?”表达了什么? A. 对春天的喜爱 B. 对人生的无常感慨 C. 对未来的期待 D. 对过去的怀念 答案:B
词中“只有鹃声苦”中的“鹃声”象征什么? A. 欢乐 B. 悲伤 C. 希望 D. 平静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