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三月三日宴王明府山亭(得花字)

《三月三日宴王明府山亭(得花字)》

时间: 2025-05-07 09:49:11

诗句

河滨上巳,洛汭春华。

碧池涵日,翠斝澄霞。

沟垂细柳,

岸拥平沙。

歌莺响树,舞蝶惊花。

云浮宝马,水韵香车。

熟记行乐,淹留景斜。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9:49:11

原文展示

三月三日宴王明府山亭(得花字)
作者:韩仲宣

河滨上巳,洛汭春华。
碧池涵日,翠斝澄霞。
沟垂细柳,岸拥平沙。
歌莺响树,舞蝶惊花。
云浮宝马,水韵香车。
熟记行乐,淹留景斜。

白话文翻译

在河边的时节已是三月三,洛水旁春花烂漫。
碧绿的池水映着阳光,翠绿的酒杯清澈如霞。
河沟边细柳低垂,岸边平沙轻拥。
黄莺在树上欢快歌唱,蝴蝶在花间翩翩起舞。
云间浮动着宝马,水边涌动着香车。
尽情享乐,留连忘返在这斜阳下的美景中。

注释

字词注释

  • 河滨:河流的边缘。
  • 洛汭:指洛水,古代著名的河流。
  • 碧池:清澈的池水。
  • 翠斝:绿色的酒杯,代表美酒。
  • 沟垂细柳:形容柳树的枝条细长下垂。
  • 拥平沙:沙滩平坦如拥抱。
  • 歌莺:黄莺在歌唱。
  • 舞蝶:蝴蝶在翩翩起舞。
  • 云浮宝马:浮云间奔驰的马匹。
  • 水韵香车:水边的香车。

典故解析

  • 三月三:古代春节之后的一个重要节日,多在春天欢庆,象征着春的生机与活力。
  • 洛水:源自《诗经》中的美丽河流,常被用来象征春天的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仲宣,唐代诗人,字良臣,少有文采,擅长山水田园诗。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体现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春天的宴会,表达了诗人在王明府山亭与友人相聚时的愉悦心情。春天的美好气候和自然景色,激发了诗人的创作灵感,意在展现春日的欢乐与轻松。

诗歌鉴赏

《三月三日宴王明府山亭(得花字)》是一首描绘春日宴会场景的诗。全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与宴会的欢乐气氛。诗的开篇便通过“河滨上巳,洛汭春华”引入春天的主题,描绘出一幅春意盎然的画面。接着,诗人运用“碧池涵日,翠斝澄霞”描绘池水与阳光的交融,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和谐美。细柳低垂、平沙拥岸的描写,渗透着春天的柔美与安宁。

在“歌莺响树,舞蝶惊花”中,诗人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示了春天的生机,鸟儿的歌唱与蝴蝶的舞蹈,仿佛让人感受到春的脉动与欢乐。后半部分“云浮宝马,水韵香车”则将宴会的奢华与自然的美结合,展现出一种洒脱与享乐的生活态度。整首诗情景交融,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体现了唐代诗人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河滨上巳,洛汭春华:描绘了春天的到来,河边的春花盛开。
  • 碧池涵日,翠斝澄霞:池水清澈,如同阳光下的美酒,映衬出春天的明媚。
  • 沟垂细柳,岸拥平沙:细柳垂下,沙滩平坦,渲染出一种宁静的环境。
  • 歌莺响树,舞蝶惊花:鸟儿歌唱,蝴蝶翩翩,生动呈现春日的活力。
  • 云浮宝马,水韵香车:描绘宴会上的华丽场景,营造出一种富贵与雅致。
  • 熟记行乐,淹留景斜:表达醉心于美景与欢乐的情感,渴望留住这美好时光。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碧池涵日”暗示水面如镜,映照阳光的美。
  • 拟人:如“歌莺响树”,赋予鸟儿以人的情感,使自然更加生动。
  • 对仗:如“沟垂细柳,岸拥平沙”,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春天美景的赞美与对人生乐趣的追求,体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反映了唐代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享受。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华:象征着生命的复苏与希望。
  • 碧池:水的清澈代表着纯净与美。
  • 细柳:柳树的柔软象征着温柔与灵动。
  • 歌莺:黄莺的歌声象征着快乐与欢愉。
  • 云浮宝马:云与马的结合,象征着自由与奢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河滨上巳”指的是哪一季节?

    • A. 春季
    • B. 夏季
    • C. 秋季
    • D. 冬季
  2. “碧池涵日,翠斝澄霞”中“翠斝”指的是什么?

    • A. 酒杯
    • B. 花瓶
    • C. 书卷
    • D. 碗
  3. 诗中描绘的宴会场景给人什么样的感觉?

    • A. 凄凉
    • B. 热闹与奢华
    • C. 寂静
    • D. 朴素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可以将韩仲宣的这首诗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进行对比,前者更侧重于描绘春日的欢快与宴会的热闹,而后者则通过描绘早晨的景象,体现出一种孤独与思考的情感。两首诗不同的情感基调与意境展现了唐代诗人的多样风格。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
  • 《唐代诗人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张净琬 谢杨侍读惠端溪紫石砚 守居园池杂题·蓼屿 普州三亭·碧崖亭 送李道士归 钓竿 和提刑郎中阅兵之什 送坚甫同年 其一 郡斋水阁闲书 和提刑度支王店鸡诗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力字旁的字 彪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彻里至外 唇腐齿落 躅蹢 懋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胀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文字旁的字 羽字旁的字 轻重缓急 丰富多彩 民意测验 柔嫩 片字旁的字 玄谋 臼字旁的字 顶踵尽捐 包含承的成语 梨花酿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