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9:43: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9:43:26
昨日有所闻,入耳心弗喜。
辗转自思维,此见无乃鄙。
同寄大块中,浑浑忘人已。
安能入太仓,颗粒数稂秕。
一笑掀帘出,庭色凉如水。
昨天听到一些话,传入耳中却让我心情不悦。
辗转反侧思考,这样的见闻难道不显得低俗吗?
与大自然同在,浑浑噩噩地忘却了人世的纷扰。
怎么能进入那粮仓,分辨出谷物和杂草呢?
轻笑一声掀开帘子,眼前的庭院如水般清凉。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无明显典故,诗中表现出对听闻的反思与对自然的向往,体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与社会观念。
作者介绍:
康忱,清代诗人,其诗风简洁明快,常表现出对社会现象的思考与对自然的向往。作品多关注自我感受,体现出一定的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在清代社会,文化繁荣的同时,社会矛盾和人际关系的复杂也让人感到困扰。康忱在此背景下,通过此诗表达了对社会繁杂信息的反思与对宁静自然的向往。
《昨日》这首诗以自我反思为主线,通过对昨日所闻的思考,表达出诗人对社会流言的厌倦与对宁静生活的渴望。首句“昨日有所闻,入耳心弗喜”便直接点出了主题,诗人通过“耳”听到的内容让心情变得不悦,反映了对外界纷扰的不满。接着“辗转自思维,此见无乃鄙”,诗人反复思考这些听闻,认为这样的见闻显得低俗,显示出对社会风气的批判。
在“同寄大块中,浑浑忘人已”中,诗人向往与自然融为一体,渴望忘却人世间的烦恼。紧接着“安能入太仓,颗粒数稂秕”则隐喻对世俗纷争的无能为力,表达出一种无奈与反思。最后一句“一笑掀帘出,庭色凉如水”则是诗人走出烦恼,迎接清幽的自然,展现了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美。
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既有对社会现象的深入思考,也有对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哲学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社会流言的反感以及对宁静自然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人世间纷扰的无奈与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昨日有所闻”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安能入太仓,颗粒数稂秕”中的“太仓”象征什么?
诗人希望通过与自然“同寄”来达到什么效果?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将《昨日》与王维的《鹿柴》进行对比,后者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与内心的宁静,但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更为细腻,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