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38: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38:00
原文展示:
树柳 宋祁 〔宋代〕 为爱当年濯濯姿,动春摇雾不胜垂。 條供越绝千丝纲,叶斗章台半额眉。 肯共桑榆悲日晚,宁同枳橘过江移。 待君合抱相看岁,定是金城洒涕时。
白话文翻译:
我喜爱当年那清秀的姿态,春风中摇曳,雾气中显得格外柔美。 枝条像越地的丝网一样细腻,叶子像章台的女子半遮的眉。 它不愿与桑榆一起感叹日暮,也不愿像枳橘那样随江流迁移。 等到你我都能合抱这棵树时,那时必定是在金城流泪的时刻。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宋祁(998-1061),字子京,北宋文学家、史学家,与兄宋庠并有文名,时称“二宋”。他的诗风清新,善于写景抒情,此诗通过对柳树的描写,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和对变迁的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宋祁晚年,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人生变迁的感慨。通过对柳树的描绘,寄托了作者对青春岁月的留恋和对未来的期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柳树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深情留恋。诗中“濯濯姿”、“动春摇雾”等词句,生动地描绘了柳树的柔美和生机。后两句通过对柳树不愿随环境改变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坚守和不变的向往。整首诗情感细腻,意境深远,展现了宋祁诗歌的独特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柳树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和对变迁的感慨,以及对坚守和不变的向往。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濯濯姿”指的是什么? A. 清秀的样子 B. 摇曳的姿态 C. 细腻的枝条 D. 半遮的眉 答案:A
诗中“叶斗章台半额眉”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答案:A
诗中“宁同枳橘过江移”表达了什么? A. 随环境改变 B. 不愿随环境改变 C. 对未来的期待 D. 对过去的怀念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