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留题洛北罗汉阁

《留题洛北罗汉阁》

时间: 2025-05-10 09:35:01

诗句

地高阁迥宜闲望,望尽云山首懒回。

林下野僧应笑我,半年旌旆四曾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9:35:01

原文展示:

留题洛北罗汉阁 寇准 〔宋代〕 地高阁迥宜闲望,望尽云山首懒回。 林下野僧应笑我,半年旌旆四曾来。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这座位于高地的阁楼因其地势高远,非常适合悠闲地远望。我望尽了远处的云山,却懒得回头。林中的野僧大概会笑话我,因为这半年来,我已四次带着旌旗来到这里。

注释:

字词注释:

  • 地高阁迥:地势高,阁楼远。
  • 宜闲望:适合悠闲地远望。
  • 首懒回:头懒得回转,形容沉醉于远望之中。
  • 林下野僧:指居住在林中的隐士或僧人。
  • 半年旌旆四曾来:半年内四次带着旌旗来到这里。

典故解析:

  • 无特定典故,主要描述诗人多次访问某地的情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寇准(961-1023),字平仲,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曾任宰相。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此诗可能是在他巡视或旅行途中所作,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喜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寇准在巡视或旅行途中,多次访问洛北罗汉阁时所作。诗中表达了他对高阁远望的喜爱,以及对林中隐士生活的想象。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首句“地高阁迥宜闲望”直接点明了高阁的地理位置和适宜的观赏条件,而“望尽云山首懒回”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沉醉于远望之中的情景。后两句“林下野僧应笑我,半年旌旆四曾来”则通过想象林中隐士的反应,暗示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事务的厌倦。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简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地高阁迥宜闲望”:这句诗直接点明了高阁的地理位置和适宜的观赏条件,表达了诗人对高阁的喜爱。
  2. “望尽云山首懒回”:这句诗描绘了诗人沉醉于远望之中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
  3. “林下野僧应笑我”:这句诗通过想象林中隐士的反应,暗示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4. “半年旌旆四曾来”:这句诗说明了诗人多次访问高阁的情况,表达了诗人对高阁的深厚感情。

修辞手法:

  • 拟人:“首懒回”将头部的动作拟人化,形象地表达了诗人沉醉于远望之中的情景。
  • 对比:通过想象林中隐士的反应,与诗人自己的行为形成对比,增强了诗意的深度。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通过高阁远望的情景和想象林中隐士的反应,诗人传达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地高阁迥:高阁的地理位置和适宜的观赏条件。
  • 云山:远处的自然景色,象征着广阔和深远。
  • 林下野僧:隐士生活的象征,代表着闲适和超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地高阁迥宜闲望”中的“迥”字是什么意思? A. 高远 B. 狭窄 C. 平坦
  2. 诗中“望尽云山首懒回”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厌倦 B. 沉醉 C. 悲伤
  3. 诗中“林下野僧应笑我”中的“笑”字表达了什么? A. 嘲笑 B. 欣赏 C. 惊讶

答案: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表达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景色的热爱。
  • 杜甫的《望岳》:表达了诗人对泰山的赞美和对自然景色的热爱。

诗词对比:

  • 寇准的《留题洛北罗汉阁》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但寇准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世俗事务的厌倦,而王维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山居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寇准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他的诗风和创作背景。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诗人的创作特点。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八声甘州(癸丑生朝) 古意 游浮邱呈赵太史 官舍迎内子有庭花开 催妆 山中效陶 代谢玄晖新亭送范零陵 相思极(一作长相思) 和谢豫章从宋公戏马台送孔令谢病 代班姬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龙飞凤起 一举两失 臼字旁的字 刚毅木讷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音高 鼓字旁的字 户字头的字 经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三万六千日 锁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夕字旁的字 封金挂印 至字旁的字 镂绘 包含霾的词语有哪些 尤而效之 轻舸 赊请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