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28: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28:36
古松行
作者: 倪济远 〔清代〕
祝寿庵中见古松,
骨劲似铁皮青铜。
天鸡白鹄不愁思,
俯视千山凡木空。
僧雏袖手不敢抚,
恐动鳞爪飞为龙。
平生古物经眠窄,
孔陵之桧孟庙柏。
人间摩顶皆儿孙,
地轮盘根太阴黑。
今观此松近十围,
已觉眼前无物敌。
力追秦汉出生面,
势刮风雷荡空壁。
昔遇鼎湖僧,
低头检松子。
目光岩下电,
枯坐不肯起。
欲貌此僧配此松,
可惜松存僧老死。
呜呼毕宏韦偃绝世无,
何时将汝画作图,
使汝之寿名山俱。
在祝寿庵中见到一棵古松,
它的骨骼坚韧如铁、如青铜。
天上的鸡、白鹤不再愁思,
俯瞰千山,凡木显得空旷。
小僧袖手不敢触摸,
怕动了龙的鳞爪飞走。
我这一生见过的古物都很窄小,
孔子陵墓的柏树、孟子的庙里的柏树。
人间的摩顶都是儿孙,
而这古松的根却深埋于黑暗的地轮。
如今看这古松近十围,
已觉眼前无物能与之匹敌。
它的力量追溯到秦汉的出生,
势如风雷,荡起空中的壁。
曾经遇到鼎湖的僧侣,
低头捡松子。
目光如电在岩下,
枯坐不肯起身。
想要将这僧侣与这松相比,
可惜松存而僧已老去。
呜呼,毕宏和韦偃都已绝世无,
何时能把你画作图,
使你的寿命与名山相齐。
倪济远,清代诗人,以诗词见长,作品常表现自然之美与人生感悟,风格清新自然。
此诗写于作者在祝寿庵的游览中,感受到古松的坚韧与自身生命的短暂,借古松抒发对生命、历史的感慨。
《古松行》通过对古松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对生命的思考。古松不仅是自然的象征,更是历史的见证,它的坚韧和长寿与人类的短暂生命形成鲜明对比。诗中描绘的古松“骨劲似铁皮青铜”,展现了其强健的生命力,而“人间摩顶皆儿孙”则暗示了人类的渺小与无常。诗人以沉静的心态观察周围,表现出对生命的哲学思考,同时也流露出对“鼎湖僧”的怀念,感叹时光的无情与生命的流逝。整首诗不仅描绘了古松的形象,更引发了对历史、生命与自然的深入思考,是一首寓意深远的作品。
整首诗探讨了生命的短暂与自然的永恒,古松作为象征,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与生命的哲理,反映出诗人对时间流逝及个人存在的思考。
《古松行》的作者是?
a) 李白
b) 倪济远
c) 杜甫
诗中“骨劲似铁皮青铜”形容的是?
a) 人的坚韧
b) 古松的坚固
c) 大地的厚重
文中提到的“鼎湖僧”象征什么?
a) 生活的简单
b) 对修行的追求
c) 历史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