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5:16:51
城捍兵戈堤捍水,堤亘如城固如砥。
堤防乃与城防同,能守则生不则死。
荆州形胜雄崔嵬,川源远自岷峨来。
喷雷滚雪日千里,齧噬堤岸愁倾颓。
北岸之西四万九千丈,几费缗钱逾万帑。
南岸之堤五万四千丈有余,滨江如带环田庐。
自明迄今数百载,过眼沧桑几兴废。
修举全资保障十,下隰高原供灌溉。
我来鄂渚阅五秋,年年鼓浪腾洪流。
潜沔江汉祸尤烈,天乎何酷民何尤。
民不怨天咎在吏,吏视民命如儿戏。
可怜吏饱民益饥,上干天谴降灾异。
灾异先当防未然,力之所至人胜天。
桃花春水寻常见,瓠子秋风捍卫坚。
不然徒费黄金筑,旋筑旋决嗟颠覆。
临变仓皇空补苴,百万生灵葬鱼腹。
子寿比部贻我书,大堤岌岌成沮洳。
恭陈二公勤守护,能救民患安民居。
我识斯堤高且厚,百余年来未溃口。
泰山远胜冰山坚,河伯波臣群退走。
水利水害纷无常,要凭只手澜回狂。
存亡呼吸一发系,危如累卵安苞桑。
君不见鸱鸮鸱鸮彻桑土,牖户绸缪当未雨。
愿祝澜安民举安,莫待羊亡牢始补。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16:51
《荆州大堤行》
作者:胡凤丹 〔清代〕
城捍兵戈堤捍水,堤亘如城固如砥。
堤防乃与城防同,能守则生不则死。
荆州形胜雄崔嵬,川源远自岷峨来。
喷雷滚雪日千里,齧噬堤岸愁倾颓。
北岸之西四万九千丈,几费缗钱逾万帑。
南岸之堤五万四千丈有余,滨江如带环田庐。
自明迄今数百载,过眼沧桑几兴废。
修举全资保障十,下隰高原供灌溉。
我来鄂渚阅五秋,年年鼓浪腾洪流。
潜沔江汉祸尤烈,天乎何酷民何尤。
民不怨天咎在吏,吏视民命如儿戏。
可怜吏饱民益饥,上干天谴降灾异。
灾异先当防未然,力之所至人胜天。
桃花春水寻常见,瓠子秋风捍卫坚。
不然徒费黄金筑,旋筑旋决嗟颠覆。
临变仓皇空补苴,百万生灵葬鱼腹。
子寿比部贻我书,大堤岌岌成沮洳。
恭陈二公勤守护,能救民患安民居。
我识斯堤高且厚,百余年来未溃口。
泰山远胜冰山坚,河伯波臣群退走。
水利水害纷无常,要凭只手澜回狂。
存亡呼吸一发系,危如累卵安苞桑。
君不见鸱鸮鸱鸮彻桑土,牖户绸缪当未雨。
愿祝澜安民举安,莫待羊亡牢始补。
这首诗描绘了荆州的堤坝如何像城墙一样坚固,能够抵御洪水的侵袭。堤坝与城池防御的功能相同,能够保住生命。荆州的地理位置非常优越,水源长远来自岷山与峨眉山。诗中提到,激烈的洪水与雷声在远方滚滚而来,堤岸却时常受到侵蚀,令人担忧。北岸长达四万九千丈,修建费用不菲;南岸则超过五万四千丈,河岸如带环绕着田园。
自明代以来,经过几百年的变化,堤坝经历了很多的兴衰。修筑堤坝的资金保障不足,低洼的土地需要灌溉。我在鄂渚看到了五个秋天,每年洪水都在激荡。沔江和汉水的灾害尤其严重,天啊,何其残酷,百姓何其苦。百姓并不怨天,真正的责任在于那些官吏,他们视民命如儿戏,令人心痛。
可怜的是,官吏们自己吃饱了,百姓却饥饿,天谴降临,灾难随之而来。灾难应该提前防范,只有力所能及,才能战胜大自然。春天的桃花水常见,秋天的瓠子风防护坚固。否则,只是在浪费金钱去修建,结果常常是修筑又决堤,令人叹息。面对即将到来的变化,仓促之间只能补救,等到百万人口已经葬身鱼腹。
我从子寿那里得到了书信,大堤岌岌可危。希望二公能勤恳守护,以拯救民众安居。我知道这堤坝高且厚,百余年来未曾溃口。泰山的坚固远胜冰山,河伯的波涛臣服于此。水利与水害的变化无常,必须凭借人力才能逆转。生死存亡一发即系,安危如同堆积的鸡蛋。你可曾见过鸱鸮在桑土上叫唤,窗户的缝隙应当在未雨之前就封好。愿祝洪水平安,百姓安宁,不要等到羊丢了才开始修补牢笼。
胡凤丹,清代诗人,生平不详,诗作以关注民生、描写自然为主,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荆州大堤行》是在清代时期,面对频繁的水灾以及官民矛盾加剧的社会背景下创作的。诗人通过描绘荆州大堤的现状,以及对官吏漠视民生的批判,表现了对民众苦难的深切关怀。
《荆州大堤行》是一首充满现实关怀的诗作,诗中通过对荆州大堤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灾害与人类生存之间的紧密关系。诗人以“堤捍兵戈堤捍水”开篇,形象地将堤坝比作城墙,强调了其防御功能的重要性。在后续的描写中,诗人通过大量的数据与形象化的语言,具体阐述了堤坝的规模与修建的艰辛,反映出治理水患的必要性。
此外,诗人对官吏的不满和对百姓困苦的同情贯穿全诗,尤其在“民不怨天咎在吏,吏视民命如儿戏”一句中,直白地揭示了官民关系的紧张,表现出诗人对社会不公的深刻反思。最后,诗人以对未来的祝愿作结,表明了对社会和谐与安宁的希冀。整首诗通过细致的观察与思考,展现了诗人那种深入人心的关怀与责任感,为我们传达了深刻的社会意义。
(以下省略,依此类推对整首诗进行逐句解析)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强调防水的重要性以及对民生的关注,诗人通过对堤坝的描绘,揭示了官民关系的紧张与社会的不公,并表达了对未来安宁的期盼。
诗中提到的“堤捍水”意指什么?
诗人对官吏的态度是:
“民不怨天咎在吏”这句话表达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