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01: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01:00
伏匿更名姓,依人函谷游。
匡君疏骨肉,取相快恩仇。
为有绨袍赠,应将莝豆酬。
解衣兼惠食,故友尚绸缪。
隐姓埋名,依附他人游历函谷。
为了帮助朋友,疏远了亲人,
为了彼此的恩怨而相处。
因为有绨袍相赠,应该用莝豆来回报。
解开衣服分享食物,老朋友依然保持联系。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华绍濂,清代诗人,生活于动荡的时代,其诗作多反映个人情感与对社会的思考。华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使用日常生活的意象,传达深厚的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清代,反映了当时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特别是朋友之间的情谊。在动荡的环境中,诗人以隐姓埋名的方式来保护自己,同时展现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社会的反思。
这首诗通过隐匿的身份和依附他人的状态,表现了诗人对友谊的思考和对社会关系的观察。开头的“伏匿”一词,立即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压抑与无奈,接着“更名姓”则更加深了这种隐秘感,仿佛诗人正在经历一段艰难的时光。诗中提到的“函谷”,赋予了这段经历一种历史感和地理背景,暗示着一种追寻与探索。
“匡君疏骨肉”一句,揭示了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甚至可以放弃亲情来帮助朋友,这种选择令人深思。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人与人之间复杂的情感关系,同时也反映出社会环境使然。后续的“为有绨袍赠,应将莝豆酬”,则体现了人际关系中的礼尚往来,友好的情谊需要用实际的行动来回报。
整首诗以友谊为主线,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重视。最后的“解衣兼惠食”更是通过分享食物来深化友谊的意象,展现了人与人之间最朴素、最真实的相处方式。通过这种细腻的描写,诗人让读者感受到了一种温暖的人情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友谊的重要性,展现了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诗人通过隐匿身份的方式反映了在社会压力下的无奈与选择,最终仍然寄托于珍视的友情。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匡君”指的是谁?
“绨袍”在诗中象征什么?
诗人的态度如何?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