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5:00: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5:00:19
猎鼓逢逢奏,寒冰齾齾消。
正怜风日暖,不似雪霜朝。
敢问祠黄石,休从击皁雕。
楚郊梅萼未,垅麦已多苗。
猎鼓声声响起,寒冰渐渐融化。
正是春风温暖的日子,与雪霜早晨截然不同。
请问黄石祠,何必去捕捉皁雕呢?
楚地的梅花尚未开放,而麦田已经长出许多苗。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华,号“青溪”,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以写景抒情为主。梅尧臣是“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之一,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和农耕生活。
创作背景: 《和腊日》创作于腊月,恰逢岁末,诗人在此时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反映了他对温暖的渴望与对自然变化的敏感。诗中通过对比寒冷的冬日与温暖的春日,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期待。
《和腊日》是一首描写季节变迁的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传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热切期盼。诗的开头用“猎鼓逢逢奏”引入节奏感,营造出一种生动的场面,仿佛让人置身于冬日打猎的场景中。接着,“寒冰齾齾消”则通过感官的细腻描写,展现了春天即将来临的迹象,给人以温暖的感觉。
全诗中最具冲击力的对比出现在“正怜风日暖,不似雪霜朝”。这里,诗人用“风日暖”与“雪霜朝”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出冬去春来的喜悦。随后,作者提到黄石祠和皁雕,表达了对自然和生活的思考,隐含着对过往捕猎生活的反思与回归自然的渴望。
最后两句“楚郊梅萼未,垅麦已多苗”不仅描绘了春天的自然景象,也传达了农耕生活的气息,象征着希望和新的开始。整首诗在细腻的描绘中,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生活的热爱与期待,展现了宋代诗歌的独特魅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冬春交替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渴望与对生命的热爱。它不仅反映了自然的变化,也蕴含着生活的希望与对未来的期待。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猎鼓”主要代表什么?
A. 春天的到来
B. 打猎的声音
C. 冬天的寒冷
“正怜风日暖”中的“怜”字传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欢
B. 期待
C. 怀念
诗中的“黄石祠”象征什么?
A. 农田
B. 智慧与反思
C. 自然的美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