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40: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40:33
沁园春(和林教授)
作者: 方岳 〔宋代〕
子盍观夫,商丘之木,有樗不才。
纵斧斤脾睨,何妨雪立,风烟傲兀,怎问春回。
老子似之,倦游久矣,归晒渔箬羹芋魁。
村锄外,闻韭今有子,芥已生台。
天于我辈悠哉。
纵作赋问天天亦猜。
且醉无何有,酒徒陶陆,与二三子,诗友陈雷。
正尔眠云,阿谁敲月,不是我曹不肯来。
君且住,怕口生荆棘,胸有尘埃。
这首诗的意思大致是:
“你何不看看商丘的那棵树,有一种无用的樗树。即使用斧子砍伐,雪花依旧能在其上停留,风烟也高傲而立,怎么会去询问春天的归来呢?我和老子一样,已经厌倦了游荡,归来晒干渔网,煮芋头来吃。在村外锄地时,听说韭菜又有了新芽,芥菜也已经发芽。对我们这些人来说,真是悠然自得。即使写诗问天,天也只会猜测。就这样痛快地喝酒,陶渊明的酒徒,与几位朋友,诗友陈雷。正当我在云端入睡,有谁在敲打月亮,难道不是我们这些人不愿前来吗?你且停下,怕言语中生出荆棘,心中有尘埃。”
作者介绍
方岳,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常常体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感悟。方岳的诗以其独特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著称,尤其在描写自然和生活的细节上。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方岳隐居生活期间,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诗中表达了对无用之物的淡然态度,以及对生活的悠然自得,体现了他对人生意义的探讨。
《沁园春(和林教授)》表现了方岳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诗中通过描绘樗树这一无用之物,引发对生命价值的反思。樗树象征着那些被社会所忽视的存在,诗人以此发人深省,质疑什么才是真正的有用与价值。接着,诗人通过对游子的自我检讨,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强调了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生活。
诗中展现的“悠哉”与“醉无何有”的态度,体现了对世俗纷扰的超然与释然,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与对生活的享受。最后,诗人以“怕口生荆棘,胸有尘埃”结束,既是对内心烦恼的自省,也是对外界纷扰的警醒,提醒人们在追求生活的同时,不要忘记内心的宁静与清澈。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的观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对世俗的超然以及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强调生活的简单与纯粹,体现出一种淡然的生活哲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樗树”象征什么?
诗人对生活的态度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