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7:07: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7:07:12
绣停针 题陈蘅芳三姊倦绣图
作者: 李佩金 〔清代〕
小院静,见暖日烘花,莺梭织锦。
检点芸奁,浅碧深红,无力绣床斜凭。
叶遮莲映,刺一对鸳鸯栖稳。
彩丝欲整还停,霎时柳瞑花困。
愁春清昼永,听杜宇枝头,声声离恨。
翠羽笼窗,鹦鹉帘前,低诵侬诗乍醒。
金钱怕问,卜不出天涯芳草,
王孙归信,远山断烟青迥。
小院静谧,暖阳照耀着鲜花,黄莺在织锦。
我整理着绣品,浅碧和深红交织,却无力倚靠在绣床上。
叶子遮住了莲花的倒影,刺绣出一对鸳鸯栖息得稳当。
彩线本想理顺,却又停滞不前,瞬间柳树昏沉,花也似乎困倦。
愁苦的春天,白昼似乎永无尽头,听着杜鹃在枝头鸣叫,声声传递着离愁。
翠色羽毛笼罩着窗户,鹦鹉在帘前低声吟诵我的诗,令人惊醒。
不敢问金钱的事,算不出天涯芳草的去向,
王孙的归信,远山的烟雾青黯而遥远。
作者介绍:李佩金,清代诗人,擅长词作,风格细腻,常借物抒情,描绘生活中的细腻感受。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清代,反映了当时文人对生活细节的关注,以及对爱情与离别的深刻感触。
《绣停针》是一首描绘春日小院静谧场景的诗,诗中充满了细腻的感官描写和深层的情感。开篇通过“暖日烘花”和“莺梭织锦”展现了春日的温暖与生机,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接着,诗人回忆起绣品的整理,表现出一种倦怠与无力感,仿佛在暗示生活中的无奈与疲惫。
诗中反复出现的“鸳鸯”意象,象征着恋人间的依偎与甜蜜,但又因“声声离恨”而显得愈发悲凉。杜鹃的鸣叫,既是自然的声音,也代表了内心的愁苦,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后半部分,诗人提到“金钱怕问”,流露出对未来的迷茫与无奈。整首诗以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情感细腻而深刻。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春日的静谧与内心的愁苦,表达了对生活的细腻感受与对爱情的思考,反映了人生的无常与对幸福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鸳鸯”象征什么?
“金钱怕问”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态度?
诗中提到的“杜宇”指的是哪种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