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35: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35:17
赠令狐博士
作者: 张籍 〔唐代〕
头白新年六十馀,
近闻生计转空虚。
久为博士谁能识,
自到长安赁舍居。
骑马出随寻寺客,
呼儿散写乞钱书。
古来贤哲皆如此,
应是才高与众疏。
这首诗的意思是:我已经年过六十,白发苍苍,听说生活越来越难以为继。作为一个博士,似乎无人识得我的才华,因此我来到长安租住。骑马外出,跟随寺庙的客人,呼唤孩子散发乞求施舍的文书。自古以来,贤哲多是如此,看来是因为才华出众而与众人疏远。
“古来贤哲皆如此”反映了古代许多贤者因才华卓绝而被社会所疏远的现象,这不仅仅指个人的遭遇,也反映了历史上许多有志者的共同命运。诗中提到的“长安”是唐代的文化中心,象征着希望与机遇,但诗人却感受到生活的窘迫,展现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思索。
作者介绍:张籍,唐代诗人,字孟阳,生于长安,晚年时常游历于各地。他的诗歌多反映个人的经历与感受,风格清新自然,常带有感伤之情。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张籍年老之后,反映了他对于生活的困惑与对社会的感慨。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许多有才华的人往往难以获得应有的尊重与支持。
这首诗通过简单而深刻的语言,展现了诗人晚年的孤独与无奈。开头两句通过“头白”与“生计”对比,直接揭示了诗人年老与生活困境的双重压力。接下来的句子则通过“久为博士”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华的无奈与对社会的失望,反映出一种被忽视的悲哀。
诗中“骑马出随寻寺客”一句描绘了诗人的生活情景,给人一种漂泊不定的感觉,也象征着他对归属感的渴望。最后两句总结了整首诗的主题,强调了古往今来的贤哲们普遍遭遇的困境,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叙述,展现了一个有才华的人的孤独与无奈,情感真挚,值得读者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才华被忽视、生活困窘的无奈与感慨,反映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隔阂,揭示了历史上许多有志者的共同命运。
诗词测试:
诗人几岁时写下这首诗?
A. 50岁
B. 60岁
C. 70岁
诗中提到的长安象征什么?
A. 贫困
B. 繁华与机会
C. 战乱
诗人感到孤独的原因是什么?
A. 无人识得才华
B. 生活富足
C. 朋友众多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这些资料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唐代诗词的风格与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