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22:30: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22:30:28
原文展示: 养气如养儿,弃官如弃泥。人皆笑子拙,事定竟谁迷。归耕独患贫,问子何所赍。尺宅足自庇,寸田有余畦。明珠照短褐,陋室生虹霓。虽无孔方兄,顾有法喜妻。弹琴一长啸,不答阮与嵇。曹南刘夫子,名与子政齐。家有鸿宝书,不铸金褭蹄。促膝问道要,遂蒙分刀圭。不忍独不死,尺书肯见梯。我生本强鄙,少以气自挤。孤舟倒江河,赤手揽象犀。年来稍自笑,留气下暖脐。苦恨闻道晚,意象飒已凄。空见孙思邈,区区赋病梨。
白话文翻译: 养生如同养育孩子,放弃官职就如同抛弃泥土。人们皆笑我笨拙,事情既已定下,谁又能迷惑呢?归田耕作只怕贫穷,问你有什么可以携带的。小小的宅子足以庇护自己,寸田也有多余的耕畦。明珠照耀着简单的衣衫,简陋的房间里却能生出彩虹。虽然没有孔方兄这样的朋友,但我却有法喜这样的妻子。弹琴长啸,阮籍和嵇康的声音却不曾回应。曹南与刘夫子,名声和你齐名。家中有很多宝贵的书籍,不为铸造金银马蹄。促膝交谈道理,得到了刀圭的分配。不忍心独自逝去,怎能不写信以示思念?我这一生本来就很粗鄙,年轻时以气量自抑。孤舟逆流而上,赤手抓住象犀。近年来渐渐自我感到可笑,让气息温暖了肚脐。苦恨听到道理迟,心中意象已感凄凉。空见孙思邈,区区赋予病梨。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以豪放、洒脱著称,常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友人的关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苏轼被贬期间,面对人生的起伏,他选择了归隐田园,寄情于自然与友人,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与对友谊的珍视。
这首诗通过对生活的反思和对友谊的珍视,展现了苏轼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在面对世俗的压力与官场的失意时,苏轼选择放下名利,回归自然,寻找内心的宁静。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明珠照短褐”、“陋室生虹霓”,通过这些对比展现出物质生活的简朴与精神生活的丰富。诗的情感基调是洒脱而乐观的,尽管有对人生晚年的感慨,但更多的是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友人深切的关怀。整体上,这首诗体现了苏轼独特的人生态度与豁达的性情。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追求内心的宁静与丰盈,强调对友谊与简单生活的珍视,表现了苏轼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诗词测试:
诗中“养气如养儿”表达了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A. 重视物质生活
B. 重视精神生活
C. 忽视生活压力
答案:B
诗中“明珠照短褐”意在说明:
A. 物质生活的重要性
B. 内心的富足与精神追求
C. 朋友之间的关系
答案:B
诗人通过什么方式表达对友谊的看重?
A. 提到朋友的名字
B. 描述共同的经历
C. 通过对话与互动
答案:C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