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6:03: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6:03:15
云天宜北户,塔庙似西方。
林下僧无事,江清日复长。
石泉盈掬冷,山实满枝香。
寂寞传心印,玄言亦已忘。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西郊景象:北方的天空适合打开窗户,远处的塔庙显得宛如西方的圣地。林下的僧人悠闲自得,江水清澈且日复一日地流长。山中的泉水清凉可掬,树上果实芳香四溢。在这幽静的环境中,心灵的印记在寂寞中传递,而那些深奥的道理也已渐渐忘却。
这首诗未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其描绘的僧人生活方式和自然景观,体现了唐代文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特别是在佛教文化影响下,诗人通过自然景象来表达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羊士谔,唐代诗人,生活在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他的作品多以自然景观和隐逸生活为题材,反映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的赞美。
《西郊兰若》写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人们对安宁生活的渴望。诗人可能在隐居生活中,感受到自然的宁静与内心的平和,因此创作了这首诗,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自我反思。
《西郊兰若》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表现了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态度。诗的开头通过对“云天”和“北户”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清新、宜人的氛围,仿佛使读者置身于宁静的西郊。接着,诗人描绘了林下闲适的僧人,展现了他对人生闲适、安宁的向往。江水的清澈与日复一日的流长,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延续,给人以深刻的思考。
在自然的描写中,诗人特别提到“石泉盈掬冷”和“山实满枝香”,这不仅是对美好自然的赞美,也传达了诗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最后,诗人通过“寂寞传心印,玄言亦已忘”表达了一种超脱的境界,似乎在说,当人们沉浸在自然之中时,许多世俗的道理和烦恼都变得不再重要,内心的宁静才是最珍贵的。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的赞美。诗人通过描绘西郊的宁静景象,表达了人们对内心平和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渴望。
诗中“云天宜北户”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清新舒适
b) 阴沉忧虑
c) 烦躁不安
“江清日复长”中的“日复一日”意味着什么?
a) 时间的流逝
b) 生活的单调
c) 自然的循环
诗中“寂寞传心印”表达了什么?
a) 内心的孤独
b) 心灵的宁静
c) 对世俗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