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0:36: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0:36:50
《郡中即事三首》 作者:羊士谔 〔唐代〕
晓风山郭雁飞初,霜拂回塘水榭虚。
鼓角清明如战垒,梧桐摇落似贫居。
青门远忆中人产,白首闲看太史书。
城下秋江寒见底,宾筵莫讶食无鱼。
清晨的微风吹过山外,雁群在天空中飞翔,
霜冻覆盖了回塘,水榭显得空荡荡的。
鼓声和号角在清明的日子里响起,像是战场上的阵地,
梧桐树的叶子纷纷飘落,仿佛贫穷人家的院落。
我在青门遥想故人,白发苍苍时常翻看太史公的书,
城下的秋江寒冷得见底,宾客聚会时不必惊讶没鱼可吃。
作者介绍:羊士谔,字仲舒,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在诗歌创作上颇具才华。其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人们对安宁生活的渴望。诗人身处郡中,面对自然与人事的交织,借景抒怀,表达了对故人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
《郡中即事三首》以清晨的景象开篇,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晓风山郭雁飞初”描绘了清晨的宁静与生机,雁飞象征着自由与远方的思念。接着,霜拂的水榭显得冷清,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孤独的心境。“鼓角清明如战垒”,用战争的意象来比喻生活中的纷争与斗争,表现出诗人对社会现状的深刻思考。而“梧桐摇落似贫居”,则通过意象的对立,传达出诗人对贫困生活的忧虑和对理想生活的渴望。
后半部分,诗人回忆故人,翻看《史记》,体现了对历史的沉思与对人生的反思。最后一句“宾筵莫讶食无鱼”则是对现实的无奈,表明在宴席中即便缺乏美味,仍要面对生活的现实与无常。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视角与情感,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复杂性。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通过描绘自然与人事,表达了诗人对故人思念、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晓风山郭雁飞初”的意思是: A. 早晨的风吹过山外,雁群在飞翔。 B. 晚上的风轻轻吹来。 C. 山上的雁群飞得很高。
“宾筵莫讶食无鱼”表达了诗人对: A. 美食的期待。 B. 现实生活的无奈。 C. 宾客的热情。
诗中“鼓角清明如战垒”意在说明: A. 生活如同战争,需小心应对。 B. 鼓声响亮,气氛热烈。 C. 战争的胜利与聚会的喜悦。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羊士谔的《郡中即事三首》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都表现了对故人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慨。两者在意象和情感表达上有所不同,羊士谔的诗较为沉静,杜甫则更为激昂,反映了各自的个性与时代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