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3:39: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3:39:46
闻子由瘦?儋耳至难得肉食?
五日一见花猪肉,十日一遇黄鸡粥。
土人顿顿食署芋,荐以薰鼠烧蝙蝠。
旧闻蜜唧尝呕吐,稍近虾蟆缘习俗。
十年京国厌肥羜,日日烝花压红玉。
従来此腹负将军,今者固宜安脱粟。
俗谚云大将军食饱扪腹而叹曰我不负汝。
左右曰将军固不负此腹,此腹负将军,未尝出少智虑也。
人言天下无正味,蝍蛆未遽贤麋鹿。
海康别驾复何为,帽宽带落惊僮仆。
相看会作两臞仙,还乡定可骑黄鹄。
这首诗表达了对饮食的思考与社会习俗的讽刺。诗人提到,自己每五天才能见到一顿猪肉,每十天才能吃到一次鸡粥,而当地人每天都吃芋头,偶尔还会吃一些奇怪的食物。诗中还提到,自己在京城已经厌烦了肥腻的饮食,反而渴望简单的米饭。最后,诗人通过一则俗谚反映出对饮食的无奈和对美味的渴望,描绘了一幅饮食文化的图景。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歌广泛涉猎,风格自由奔放,情感真挚,常常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感悟。
这首诗作于苏轼被贬至儋州期间,诗人面对生活的艰难与饮食的不便,生发出对饮食文化的思考,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饮食习俗与人们的生活状态。
这首诗通过对饮食的细致描写,展现了苏轼在儋州的生活困境。诗人用幽默的口吻,描绘了当地人的饮食习惯以及他自己的饮食体验,表现出一种对美食的渴望与对现实的无奈。通过对比,诗人不仅揭示了地域饮食文化的差异,同时也反映出个人在社会中所面临的困境。诗中涉及的各种食物,既有美味的猪肉和鸡粥,也有奇特的薰鼠和烧蝙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显了诗人对简单饮食的向往。
此外,诗中提到的俗谚“将军固不负此腹,此腹负将军”,以诙谐的方式反映出人们对饮食的依赖与困扰,揭示了人性中对美食的追求与生活的无奈。整首诗语言生动,意象丰富,情感真挚,展现了苏轼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对饮食文化的思考、对生活困境的感慨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对饮食的描绘,反映出人们在艰难环境中的无奈与渴望,同时也展现了苏轼独特的生活哲学和人生态度。
选择题:苏轼在诗中提到的美食有哪些?
A. 猪肉
B. 鸡粥
C. 薰鼠
D. 以上皆是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俗谚是“将军固不负此腹,此腹__”。
判断题:诗中对饮食的描写主要是积极向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