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残句暗麝著人簪茉莉

《残句暗麝著人簪茉莉》

时间: 2025-04-26 06:42:51

诗句

暗麝著人簪茉莉,红潮登烦醉槟榔。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6:42:51

原文展示:

暗麝著人簪茉莉,红潮登烦醉槟榔。

白话文翻译:

这句诗描绘的是:暗香的麝香隐隐地附着在人的发簪上,簪子上插着茉莉花;脸上泛起红潮,似乎是因为饮酒而醉意朦胧。

注释:

  • 暗麝:暗香的麝香,通常用来形容香气淡雅而隐秘。
  • 人簪:指的是发簪,古代女性用来梳理头发的饰物。
  • 茉莉:一种香花,常象征纯洁和优雅。
  • 红潮:指面上的红晕,通常表示羞涩或醉意。
  • 登烦:烦恼、焦虑的意思,这里可能暗示醉酒后的迷乱。
  • 醉槟榔:槟榔是一种常用的嗜好品,与酒一起饮用后容易醉。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茉莉和麝香均为古代文人所青睐的香料和花卉,常用来象征美丽和优雅。麝香在古代被视为珍贵的香料,茉莉则多用于女子的妆饰,代表了女性的柔美与清新。诗句通过描绘女子的形象,传达出一种迷人的氛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之气,又不乏细腻之处,深受后世推崇。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苏轼的中年时期,当时他因政治原因屡遭贬谪,心中常怀忧虑。诗中所描绘的意境,或许是他在某个闲暇时光,借酒消愁时的一种自我抒发。

诗歌鉴赏:

整首诗以生动的画面感和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一个女子的优雅与迷人。首句“暗麝著人簪茉莉”,通过对香气的描绘,传达出一种隐秘的魅力,使人想象女子的举手投足间自带风情。茉莉花的清香与麝香的浓郁相互映衬,形成了一种和谐美感。第二句“红潮登烦醉槟榔”则将情感推向高潮,面上红晕的描绘不仅表现了醉酒的状态,更隐含了内心的纷扰与复杂。整首诗在简洁的字句中,流露出深邃的情感,既有对美好事物的赞赏,也有对人生苦涩的感慨,显示出苏轼诗作中常见的深沉哲思与细腻情感的结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暗麝著人簪茉莉:隐约的麝香气息飘散在女子的发簪上,搭配茉莉花的清香,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气质。
  • 红潮登烦醉槟榔:面上红潮代表了醉酒后的恍惚与愉悦,暗示了内心的烦恼与外在的醉态之间的矛盾。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香气比作一种隐秘的魅力,暗示了女子的吸引力。
  • 对仗:两句之间的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香气和醉态的描绘,探讨了美与愁之间的关系,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暗麝:象征着隐秘而珍贵的美好。
  • 茉莉:代表纯洁和优雅。
  • 红潮:象征情感的波动和内心的复杂。
  • 槟榔:在古代常用以助兴,暗示欢愉与放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花是什么?

    • A. 玫瑰
    • B. 茉莉
    • C. 菊花
  2. “红潮”主要表现了什么情感?

    • A. 悲伤
    • B. 醉意
    • C. 生气
  3. 诗中提到的“暗麝”主要代表了什么?

    • A. 明亮的香气
    • B. 隐秘而珍贵的香气
    • C. 刺鼻的气味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清照的《如梦令》

诗词对比: 可以将苏轼的这首诗与李清照的《如梦令》进行比较,双方都表现了对美的追求,但李清照更多地展现了女性的柔情与细腻,而苏轼则在描绘美的同时融入了对人生的思考与哲理。

参考资料:

  • 《苏轼诗词选》
  • 《宋代文学概论》
  • 《古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查询

送江朝宗归括苍 寄题西湖并送净慈显老三绝 九月八日泊池口 天平先陇道中,时将赴新安掾 连日风作,洞庭不可渡,出赤沙湖 闻石湖海棠盛开亟携家过之三绝 其三 初秋閒记园池草木五首 其一 次韵汉卿舅即事 丙午新正书怀十首 鹧鸪天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桩配 弓字旁的字 亅字旁的字 连汤带水 连拒 疟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力的词语有哪些 两码事 手字旁的字 嘶啭 榷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喜见于色 韭字旁的字 熊罴之旅 麒麟楦 向炎乞儿 一字旁的字 力能扛鼎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