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9:20: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9:20:06
笳声万里动燕山,
草白天清塞马闲。
触处不如别处乐,
可怜秋月照江关。
笳声在遥远的燕山回荡,
草色苍白,天清气爽,边塞的马儿显得悠闲。
处处都不如其他地方的快乐,
可怜的秋月照耀着江边的关口。
此诗虽然没有明确的历史典故,但表现了边塞的孤寂与思乡之情,常见于唐诗中,尤其是王建的作品,常常描绘边塞的自然景致和士兵的情感。
王建(约770年-836年),唐代诗人,字子建,号清溪。王建的诗风清新自然,题材广泛,尤其擅长边塞诗。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自然景致的细腻观察和对人情世态的深刻理解。
《田侍郎 其七》所描绘的场景体现了边疆的辽阔与士兵的孤独感,反映了唐代盛世背景下,诗人对战乱和离乡之苦的深切思考。
《田侍郎 其七》通过精炼的语言描绘了边塞的美丽景色与士兵内心的孤寂。开头的“笳声万里动燕山”一语,便营造出一种辽阔的空间感,笳声的悠扬在山间回荡,仿佛在呼唤着什么。接着,诗人转向自然的描写:草色苍白,天清气爽,马儿悠闲。这一系列的细节描绘,不仅展现了边疆的宁静景象,也暗暗流露出一种孤独感。
“触处不如别处乐”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外界欢乐的向往,似乎在说无论身处何地,心中总有一种对他处的渴望与追求。最后一句“可怜秋月照江关”则把情感推向高潮,秋月的照耀让人感到一丝悲凉,江关的孤寂更是让人心生怜惜。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快乐的追求,同时也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边塞士兵生活的同情,情感深邃而细腻。
诗歌的主题在于对边塞生活的深刻反思与对快乐的追寻,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情的思考。诗人在描绘美丽自然的同时,也深刻揭示了孤独与思念的情感。
笳声在诗中象征什么?
a) 欢乐
b) 孤独
c) 自由
诗中提到的“草白天清”描述的是哪种季节?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触处不如别处乐”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满足
b) 失落
c) 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