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2:07: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2:07:09
作者:王恽〔元代〕
原文展示:
远寻文石岗,来历南山缠。
鹿台台为山,幽径蟠古篆。
后峪行未尽,前岭已当面。
秋声荡林樾,风露凄以泫。
阴壑气蓊郁,疑有虎豹变。
山田苦无多,沟崦耕已遍。
柴楥结半空,罗络碧岩转。
自怜终岁勤,兽患防一旦。
我本山中人,束带对邮掾。
顿然还旧观,潇洒偿夙愿。
行经双蟾岭,石怪惊变现。
闯首槲树间,气自太古练。
月中谁推坠,囚锁属山县。
乃知北平守,认虎饮羽箭。
物肖本偶然,长歌下层巘。
远远地寻访文石岗,南山环绕着这里。
鹿台山是高耸的山脊,幽静的小径盘旋如古老的篆书。
后面的山谷走得还没有尽兴,前面的山岭已近在眼前。
秋声在林间荡漾,风露湿润而凄凉。
阴暗的山谷气息浓郁,让人怀疑有虎豹隐藏其中。
山里的田地不多,沟壑已经耕种过。
树木高耸半空,藤蔓缠绕着碧绿的岩石。
我惟有自怜辛勤耕作,防备兽害只在一瞬间。
我本是山中的人,束带应对官吏的召唤。
突然又回到旧地,心中潇洒,完成了夙愿。
经过双蟾岭,奇石突然显现。
闯入槲树之间,气息如同太古的清新。
月亮下是谁在推移,囚禁的思绪属于山区。
因此知道北平的守卫,认得老虎饮水的地方。
万物本是偶然,长歌在层层山巅回荡。
作者介绍:王恽,元代诗人,字子元,号青隐。其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表现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作者游历鹿台山时,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追求,同时也反映出对现实社会的思考与无奈。
这首诗通过对鹿台山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的壮丽与人生的哲思。作者在诗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川的景色,运用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山中秋天的气息与沉静。诗中不仅有对自然的热爱,还有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感慨。
在意象方面,远寻文石岗、秋声荡林樾等句子,构建出一幅静谧的山水画卷,使人感受到作者的悠然自得。特别是“自怜终岁勤,兽患防一旦”,表现了诗人对勤劳生活的反思,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深切的感受,也有对人生成长的思考。通过对鹿台山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现实世界的无奈。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生态度的反思,渗透出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鹿台”象征什么?
A. 高耸的山峰
B. 隐士的理想栖息地
C. 繁华的城市
答案:B
诗中“秋声荡林樾”中的“秋声”指的是什么?
A. 秋天的景色
B. 秋天的声音
C. 秋天的气息
答案:B
诗人对山中生活的态度是?
A. 否定
B. 赞美
C. 无所谓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