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7:44:05
中土论名刹,兹山第一岩。
地灵连海岱,境胜隔仙凡。
绀殿通虚阁,丹崖间翠岚。
天低神宝岭,佛出證明龛。
鸡警阴魔暴,僧驯怒虎眈。
定师兴寺始,党刻不辞惭。
石状殷公怪,眉庞老衲毵。
钟声盘绝壑,幡影走枯楠。
法护双椤树,经严七宝函。
巢栖松鹤赭,茗瀹露泉甘。
花雨濛沙界,岩团抱碧潭。
布金仍赵魏,仰食不耕蚕。
富览山无尽,幽寻力不堪。
微官嗟缚律,小隐欲投簪。
吟就篮舆往,禅思玉版参。
静缘天或假,世味苦相谙。
城市蛙居坎,功名蚁战酣。
有来求福利,谁复减嗔贪?
风化吾儒在,慈恩释氏覃。
教崇缘世主,风靡过周南。
以此山林胜,皆为佛老探。
兹游聊适意,他日尽横谈。
翠琰诗如此,清吟口讵缄。
顾瞻因咄咄,前后至三三。
山主留昏宿,官程畏众碞。
夕阳人影淡,犹惜动归骖。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7:44:05
《灵岩寺二十六韵》
作者:王恽 〔元代〕
中土论名刹,兹山第一岩。
地灵连海岱,境胜隔仙凡。
绀殿通虚阁,丹崖间翠岚。
天低神宝岭,佛出證明龛。
鸡警阴魔暴,僧驯怒虎眈。
定师兴寺始,党刻不辞惭。
石状殷公怪,眉庞老衲毵。
钟声盘绝壑,幡影走枯楠。
法护双椤树,经严七宝函。
巢栖松鹤赭,茗瀹露泉甘。
花雨濛沙界,岩团抱碧潭。
布金仍赵魏,仰食不耕蚕。
富览山无尽,幽寻力不堪。
微官嗟缚律,小隐欲投簪。
吟就篮舆往,禅思玉版参。
静缘天或假,世味苦相谙。
城市蛙居坎,功名蚁战酣。
有来求福利,谁复减嗔贪?
风化吾儒在,慈恩释氏覃。
教崇缘世主,风靡过周南。
以此山林胜,皆为佛老探。
兹游聊适意,他日尽横谈。
翠琰诗如此,清吟口讵缄。
顾瞻因咄咄,前后至三三。
山主留昏宿,官程畏众碞。
夕阳人影淡,犹惜动归骖。
这首诗讨论了中国的名刹灵岩寺,认为这里是山中最好的岩石。大地灵气连接着海岱,境界胜过尘世与仙界的隔阂。绀色的殿宇与虚阁相通,丹色的崖壁与翠绿的山岚相映。天际低垂的神宝岭,佛陀从证悟的龛中显现。鸡鸣警示阴暗的魔障,僧侣驯服着怒虎的窥伺。定师最初兴建此寺,志同道合者刻意不辞惭愧。石头的形状如殷公的怪异,眉头宽阔的老和尚则显得温厚。钟声在绝谷中回荡,幡影在枯杨中飞舞。法物庇护着双椤树,经典被严密地装在七宝函中。松树上的鹤巢栖息,泉水甘甜,露珠滋润。花雨模糊了沙土的界限,岩石团抱着碧潭。金布仍然是赵魏的象征,仰望着不耕作的蚕。富饶的景色看不完,幽静的寻求让人难以承受。微官感叹被束缚的律法,小隐者想要投身其中。吟诗后准备乘帆而去,禅思在玉版中参悟。宁静的缘分或许是假的,世间的滋味苦涩已熟悉。城里的蛙鸣如坎坷,功名如蚂蚁般争斗。有人来求取利益,谁还会减少嗔恨与贪婪?风化的文化在于我们儒家,慈悲的恩典则是释家的延续。教义崇尚缘分的世主,风靡在周南的风光。以这山林的胜境,皆为佛祖与老者探访。今游聊表心意,未来尽可纵横谈论。翠琰的诗如此,清吟之声岂能闭口。回头看看,前后皆有三三的身影。山主留宿黄昏,官道上却畏惧众人。夕阳下人影渐淡,仍然留恋归程的马车。
王恽(1280年-1355年),元代诗人,擅长诗词,受道教与佛教思想影响,作品中常融入自然景色与人生哲学。
本诗是在王恽游览灵岩寺时创作的,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的欣赏和对佛教思想的思考。诗中不仅描绘了寺庙的美丽风光,也反映了社会的竞争与人性的复杂。
《灵岩寺二十六韵》作为王恽的一部代表作品,不仅在形式上工整,韵律和谐,同时在内容上也富有深邃的思想。诗中通过细致的描写展现了灵岩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气息,展现了作者对佛教的理解与思考。诗中多次提到“鸡警阴魔”、“僧驯怒虎”,不仅表现出自然的力量,也隐喻了人心的斗争与内心的修行。
此外,诗人在描写寺庙环境时,使用了丰富的意象,比如“钟声盘绝壑”、“幡影走枯楠”,这些意象不仅增强了诗的画面感,也让人感受到一种静谧与心灵的宁静。整体而言,诗歌通过对灵岩寺的描写,展示了人与自然、人与佛的和谐关系,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与追求。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灵岩寺自然美景的欣赏,同时也反映了对人生、社会的思考。诗人通过对自然与人文的描绘,传达了对佛教思想的认同与对内心平静的追求。
《灵岩寺二十六韵》的作者是?
诗中提到的“鸡警阴魔”意指?
诗中提到的“七宝函”主要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