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自朔方还与郑式瞻崔称郑子周岑赞同会法云寺

《自朔方还与郑式瞻崔称郑子周岑赞同会法云寺》

时间: 2025-05-07 18:12:55

诗句

暑予本疏放士,瑼来非外矫。

误落边尘中,爱山见山少。

始投清凉宇,门值烟岫表。

参差互明灭,彩翠竟昏晓。

泠泠远风来,过此群木杪。

英英二三彦,襟旷去烦扰。

游川出潜鱼,息阴倦飞鸟。

徇物不可穷,唯于此心了。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8:12:55

原文展示:

自朔方还与郑式瞻崔称郑子周岑赞同会法云寺
暑予本疏放士,瑼来非外矫。
误落边尘中,爱山见山少。
始投清凉宇,门值烟岫表。
参差互明灭,彩翠竟昏晓。
泠泠远风来,过此群木杪。
英英二三彦,襟旷去烦扰。
游川出潜鱼,息阴倦飞鸟。
徇物不可穷,唯于此心了。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李益在云寺中回归自然、追求内心宁静的心境。诗人提到自己本是一个不受拘束的士人,却误入了世俗的纷扰中,导致对山水的向往变得稀少。诗人来到这个清凉的宇宙,俯瞰烟雾缭绕的山岫,参差的山影在晨昏中交替显现。远处的微风带来了一片宁静,穿越群木的顶端。诗中提到的二三位志同道合的朋友让诗人感到心旷神怡,远离了世俗的烦扰。游动的河里潜伏着鱼儿,阴凉处的鸟儿也因疲倦而栖息。最终,诗人感悟到万物无法穷尽,只有内心的明了才是最重要的。

注释:

  • 疏放士:指不受拘束的士人,强调诗人内心的自由。
  • :指美玉,引申义为美好事物。
  • 烟岫:烟雾笼罩的山岫,描绘了一幅朦胧的自然景象。
  • 参差互明灭:形容山影的不规则和变幻,给人一种流动的感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益,字廷玮,唐代著名诗人,生于公元785年,卒于公元834年。他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和对山水的热爱而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及个人情感,常与友人游山玩水,体现出士人的洒脱与自由。

创作背景:

《自朔方还与郑式瞻崔称郑子周岑赞同会法云寺》创作于唐代,正值士人追求内心清净、逃避世俗纷扰的年代,诗人在云寺中与友人聚会,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以及对内心平静的追求。

诗歌鉴赏:

李益的这首《自朔方还与郑式瞻崔称郑子周岑赞同会法云寺》展现了他对自然美的向往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清凉的宇宙和自然的宁静。诗的开头提到“疏放士”,展示了诗人内心的自由与洒脱,但随即又道出误入尘世的无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接着,诗人描绘了山的景致,通过“烟岫表”的描写,再现了自然的朦胧与美丽。

在诗的中间部分,诗人以“参差互明灭”的意象,表现了光影的变化,暗喻人生的无常与变化。同时,远处的微风和栖息的鸟儿,传递出一种宁静的氛围,使得诗人能够在此时此刻感受到内心的安宁。最后,诗人强调“唯于此心了”,表明了他对内心自我认知的理解,表明了追求内心宁静的重要性。这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美,也深刻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暑予本疏放士:暑天我本是个放荡不羁的士人。
  2. 瑼来非外矫:美玉的到来并非外来的矫饰。
  3. 误落边尘中:误入边境的尘俗之中。
  4. 爱山见山少:对山的喜爱却很少能看到山的真面目。
  5. 始投清凉宇:初次进入这个清凉的空间。
  6. 门值烟岫表:门外正好是山岫的烟雾缭绕。
  7. 参差互明灭:山影交错着明暗变化。
  8. 彩翠竟昏晓:五彩斑斓的景色在晨昏之间变幻无常。
  9. 泠泠远风来:清凉的远风吹来。
  10. 过此群木杪:穿过这些高大的树木顶端。
  11. 英英二三彦:志同道合的几位朋友。
  12. 襟旷去烦扰:心胸开阔,远离了烦恼。
  13. 游川出潜鱼:在游动的河流中,潜伏着鱼。
  14. 息阴倦飞鸟:在阴凉之处,疲倦的鸟儿栖息。
  15. 徇物不可穷:追求物质是无法穷尽的。
  16. 唯于此心了:唯有内心的明了才是最重要的。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相联系,表现内心的宁静。
  • 对仗:如“游川出潜鱼,息阴倦飞鸟”,形成和谐的音律感。
  • 拟人:“泠泠远风来”赋予风以人的特征,增强了诗的情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围绕着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美展开,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纷扰的超脱与对心灵自由的追求。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致描写,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状态,传达了一种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炎热的人生烦扰。
  • 烟岫:象征着朦胧的自然景象,表达诗人对美的向往。
  • 参差:代表变幻无常的事物,暗喻人生的无常。
  • 飞鸟:象征自由与宁静,表现诗人内心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疏放士”指的是什么样的人?

    • A. 受拘束的人
    • B. 不受拘束的士人
    • C. 专注于事业的人
    • D. 喜欢繁华的人
  2. “烟岫表”描绘的是什么样的景象?

    • A. 清晰的山脉
    • B. 朦胧的山影
    • C. 繁华的都市
    • D. 平静的湖泊
  3. 诗人最后强调的是什么?

    • A. 物质财富
    • B. 内心的明了
    • C. 社会地位
    • D. 朋友的支持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李益王维:李益在描写自然时更注重内心的感受,而王维则更加倾向于自然景色的壮美和宁静。
  • 李白李益:李白的豪放与李益的沉静形成鲜明对比,前者追求的是壮丽的境界,后者则追求内心的平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益诗选》
  • 《唐代诗人研究》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明月堂 元夕泊舟霅川 周畏知司直得湖南帅,属过吴门,复用己丑年 春日三首 元夕大风雨 葵花萱草 书怀二绝,再送文季高,兼呈新帅阎才元侍郎 雪中送炭与龚养正 再次喜雨诗韵,以表随车之应 初秋闲记园池草木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鲜血淋漓 张头探脑 烟云供养 包含富的词语有哪些 毕具 貝字旁的字 强颜为笑 反文旁的字 陈结 负薪之才 包含五的成语 震天骇地 旁压力 一字旁的字 包含允的成语 好风好雨 母字旁的字 豕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