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统汉烽下

《统汉烽下》

时间: 2025-05-10 10:36:13

诗句

统汉烽西降户营,黄沙白骨拥长城。

只今已勒燕然石,北地无人空月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10:36:13

原文展示:

统汉烽西降户营,
黄沙白骨拥长城。
只今已勒燕然石,
北地无人空月明。

白话文翻译:

在统汉烽火的西边,降户营地已经被攻陷,
长城上满是黄沙和白骨。
如今已经在燕然山刻下了战功碑,
而北方土地上,只有明亮的月光下无人影。

注释:

  • 统汉烽: 指的是统治汉朝时期的烽火台,这里象征着战争的信号。
  • 降户营: 指投降的营地,表示战败的士兵或地方。
  • 黄沙白骨: 形容战场的惨烈,沙土上满是尸骨。
  • 燕然石: 燕然石是古代的战功碑,刻有胜利的记录。
  • 北地: 指北方的土地,战乱后的荒凉景象。
  • 空月明: 月光明亮,但无人陪伴,增添了孤寂的氛围。

典故解析:

  • 燕然山: 位于今内蒙古一带,历史上是许多战争的见证,燕然石是古代将领为纪念胜利而刻的石碑,代表了战争和胜利的象征。
  • 长城: 作为防御的象征,长城在历史上多次见证了战争的悲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益,字义山,唐代著名诗人,生于边疆地区,擅长边塞诗,描写了战争的残酷以及士兵的生活。他的诗作常常表现出对战争的思考和对故土的眷恋。

创作背景:

《统汉烽下》创作于唐代盛世,但诗中反映出的战争场景却是对边疆战乱的真实写照,战争之苦深深植入诗人的内心,表达了对战事的无奈和对和平的渴望。

诗歌鉴赏:

《统汉烽下》以雄浑的笔触描绘了战争的惨烈和士兵们的苦难。首句“统汉烽西降户营”直接引入了战争的场景,烽火台象征着随时可能到来的战乱,而“降户营”则暗示着投降的士兵,体现了战败的悲剧。接下来的“黄沙白骨”,用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传达出战场上的惨痛,沙土上堆积的白骨不仅是死亡的见证,也暗示着无数家庭的破碎与悲痛。

诗的后两句“只今已勒燕然石,北地无人空月明”则将视角转向了战后的孤寂。燕然石的刻碑象征着战争的功勋,却也无情地揭示了战争带来的空虚和无奈。北方的荒凉与明亮的月光形成鲜明对比,月光虽美,却显得格外冷清,暗示了人们在战争面前的无力感。

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战争的痛惜,也有对人间冷暖的感慨,李益以简练的语言,深刻地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和对生命的敬畏,反映了边疆士兵内心的孤独与悲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统汉烽西降户营: 直入主题,展现了战争的背景,烽火台是警报的象征,降户营则是战败者的归宿,暗示了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与痛苦。
  • 黄沙白骨拥长城: 通过“黄沙白骨”描绘出战场的惨烈景象,长城作为防线,反而成了尸骨的归宿,令人感到战争的无情。
  • 只今已勒燕然石: 提到燕然石,表明过去的辉煌与荣耀,反衬出当前的凄凉,刻碑的行为也蕴含了对战争的复杂情感。
  • 北地无人空月明: 最后一句以寂寞的月光结束,表现出国土的荒凉,人与自然的对比,留下了无尽的思考。

修辞手法:

  • 对仗: “黄沙白骨”与“空月明”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意象: 烽火、黄沙、白骨、月光等意象交织,构建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与情感的深邃。
  • 象征: 烽火台、长城和燕然石象征着战争与和平、荣耀与悲剧,传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战争场景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的珍视和对历史的反思。战争不仅带来痛苦,更是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拷问,诗人以深刻的情感让读者感受到战争的无情与人性的脆弱。

意象分析:

  • 烽火: 战争的信号,象征着动荡与不安。
  • 黄沙: 代表着战场的荒凉与死亡。
  • 白骨: 反映了战争的惨烈,生命的无常。
  • 长城: 作为防线,象征着抵御外敌的决心与希望。
  • 燕然石: 纪念战争胜利的石碑,反映出历史的厚重。
  • 月光: 代表孤独与冷清,暗示着对未来的忧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统汉烽”指的是什么?

    • A. 和平的象征
    • B. 战争的信号
    • C. 生活的安宁
    • D. 自然的美丽
  2. “黄沙白骨”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

    • A. 战场的和平
    • B. 生活的繁荣
    • C. 战争的惨烈
    • D. 乡村的安宁
  3. 燕然石的作用是什么?

    • A. 纪念战争的胜利
    • B. 记录历史的美好
    • C. 传递和平的希望
    • D. 描述战争的残酷

答案:

  1. B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昌龄的《出塞》:同样描写边塞的战争与士兵的生活。
  • 高适的《别董大》:表现对友人的思念与边塞的孤独。

诗词对比:

  • 李白《将进酒》与李益《统汉烽下》对比:李白更多表现豪情壮志,而李益则是对战争的深刻反思,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唐代诗人的生平与作品分析》

相关查询

采桑子·天容水色西湖好 蝶恋花·面旋落花风荡漾 渔家傲·近日门前溪水涨 蝶恋花·越女采莲秋水畔 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 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望江南·江南柳 五代史伶官传序 别滁 伶官传序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文字旁的字 緑甘 宽袍大袖 二字旁的字 溪壑无厌 刑期无刑 皿字底的字 草间求活 十围五攻 包含庠的词语有哪些 操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凫趋雀跃 臼字旁的字 灭弃 晦暝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弓字旁的字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