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25: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25:11
送和西蕃使
作者: 皇甫曾 〔唐代〕
白简初分命,黄金已在腰。
恩华通外国,徒御发中朝。
雨雪从边起,旌旗上陇遥。
暮天沙漠漠,空碛马萧萧。
寒路随河水,关城见柳条。
和戎先罢战,知胜霍嫖姚。
这首诗描绘了西蕃使者出征前的情景。开始时,白纸上刚刚分配了任务,腰间佩戴的黄金显示出他的高贵地位。使者带着恩泽,跨越国界,奔赴朝廷。边疆的雨雪纷纷而至,旌旗在远处的山丘上飘扬。傍晚的天空笼罩着沙漠,空旷的戈壁上马儿发出萧萧的悲鸣。寒冷的道路沿着河水延伸,关城外的柳条轻轻摇曳。和戎的战斗暂时停息,胜利的消息将传回霍嫖和姚。
作者介绍:皇甫曾,唐代诗人,字子高,号白华,曾任官职,擅长诗歌,尤以边塞诗著称。他的作品常表现出对国家的热爱与对边疆将士的关怀。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唐代盛世时期,国家与西蕃的关系复杂,既有战争也有和平,使者的角色至关重要,诗中通过描绘使者出征的情景,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与对边疆生活的关注。
《送和西蕃使》是一首典型的边塞诗,展现了唐代诗人对国家使命的理解与对使者艰辛的同情。在诗的开头,皇甫曾通过“白简初分命,黄金已在腰”来传达使者的身份与责任,强调了他肩负的重任与朝廷的信任。
接下来的“恩华通外国,徒御发中朝”则描绘了使者的使命感与勇敢。在艰难的环境中出征,诗人用“雨雪从边起,旌旗上陇遥”描绘出边疆的恶劣天气与使者的孤独,更深刻地表达了出征的不易。
“暮天沙漠漠,空碛马萧萧”一联,展现出一种悲凉的氛围,马的悲鸣似乎在诉说着战争的无情与边境生活的艰辛。而“寒路随河水,关城见柳条”则是对旅途的写照,河水与柳条的意象交织,带来了对和平与安宁的渴望。
最后的“和戎先罢战,知胜霍嫖姚”则是诗的情感高潮,表达了对和解与胜利的期待。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与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国家的忠诚与对和平的向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与对国家使命的忠诚,展现了唐代士人的责任感与对边疆将士的同情,同时也对战争的无情与孤独产生了深刻的反思。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