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8:22: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8:22:29
代北寒荠捣韭萍,奇苞零落似晨星。
逢盐久已成枯腊,得蜜犹疑是薄刑。
欲就左慈求拄杖,使随李白跨沧溟。
攀条与立新名字,儿女称呼恐不经。
在北方寒冷的地方,寒荠与韭菜混合捣成糊状,奇特的花苞零落,像清晨的星星。
遇到盐后,早已变得干枯腊味,得到蜜后却又怀疑这是轻微的惩罚。
我想去向左慈求一根拄杖,随同李白一起跨越沧海。
攀附树条并给它立个新名字,孩子们称呼的时候恐怕不太合适。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其诗文风格多变,既有豪放也有婉约,融汇了儒道释思想,影响深远。
这首诗写于苏轼与曾仲锡相聚,二人共同享受美食,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友谊的珍惜。诗中涉及的食物和饮酒习俗反映了当时士人生活的悠闲与自在。
这首诗通过描绘北方特有的寒荠与韭菜的混合,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关注与对美食的热爱。首句将寒冷的北方与春天的食物形成对比,既有地域特色,又带有一丝清新。诗中“奇苞零落似晨星”的比喻,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花苞的美丽,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意境。
接下来的“逢盐久已成枯腊,得蜜犹疑是薄刑”则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变化的感慨,盐的存在让食物失去了原有的生气,而蜜的甜腻又让他感到疑惑,仿佛是对生活的调侃,表现出诗人对世俗的反思与批判。
最后两句中,诗人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想要像道教的左慈那样长生不老,或是与李白一起跨越沧海,追求更高的理想和自由。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友谊的珍重,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整个诗篇既有趣味又引人深思。
整首诗通过对食物和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日常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理想的追求,既有对美食的享受,也有对生活哲理的深思,表现了对于友谊和自由的珍视。
寒荠与韭萍的结合象征了什么?
A. 生活的奢华
B. 生活的朴素
C. 生活的矛盾
“奇苞零落似晨星”中的“晨星”指的是什么?
A. 太阳
B. 明亮的星星
C. 月亮
苏轼希望向左慈求什么?
A. 酒
B. 拄杖
C. 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