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9:27: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9:27:37
道情偈三首
作者:贯休
崆峒老人专一一,
黄梅真叟却无无。
独坐松根石头上,
四溟无限月轮孤。
非色非空非不空,
空中真色不玲珑。
可怜卢大担柴者,
拾得骊珠橐籥中。
优钵罗花万劫春,
频犁田地绝纤尘。
道吾道者相招好,
不是香林采叶人。
崆峒山的老人专注于一心一意,
而黄梅的真叟则无所依,无所执。
他独坐在松根和石头上,
四周海洋无边,月轮孤独。
这既不是色,也不是空,也不是非空,
在空中却有真色,非玲珑之物。
可怜那提着柴火的卢大,
在他的袋子里却意外拾到骊珠。
优钵罗花经历万劫的春天,
反复耕耘的田地没有一点儿尘埃。
道理的追随者们相互邀请,
他们并不是在香林中采叶的人。
作者介绍
贯休,字仲明,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以道教诗歌闻名,作品多探讨道理与自然的关系,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道情偈三首》写于隐士生活的背景下,体现了诗人对道教理想的追求和对自然的热爱。这首诗具有浓厚的哲理性,反映了诗人对生命、自然和道的思考。
贯休的《道情偈三首》以其深刻的哲理和优美的意象,展现了道教思想的精髓。诗中崆峒老人和黄梅真叟的对比,揭示了心灵的专注与浮躁的两种状态,强调了内心的宁静和对自然的敬畏。诗人在松根石头上独坐,表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仿佛在与宇宙对话。四溟的无限和孤独的月轮象征着生命的广袤和人类的渺小,进一步增强了诗的哲理深度。
“非色非空非不空”的反复,揭示了存在的复杂性与矛盾性,展现出一种超越的智慧。卢大的遭遇则暗示了平凡生活中的不平凡,强调了在日常琐事中发现美好和珍贵的能力。最后,诗人呼唤道的追随者,强调了道的真谛在于心灵的觉悟,而非浮华的追求。
整首诗在风格上简洁而深邃,语言上自然流畅,意象丰富而富有哲理,引导读者在平静中思考生命的真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追求道理与内心的宁静,强调在自然中发现生命的真实与美好,呼唤同道中人的相聚与共同探讨。
诗词测试
《道情偈三首》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卢大”指的是?
诗中“非色非空非不空”表达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