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6:29: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6:29:32
少日犹堪话别离,老来怕作送行诗。
极目南云无过雁。君看,梅花也解寄相思。
无限江山行未了。父老,不须和泪看旌旗。
后会丁宁何日是?须记,春风十日放灯时。
在年轻的时候,还能谈论离别的事情;而到了老年,却害怕写送行的诗。
远望南方的云彩,没有一只大雁飞过。你看,梅花也懂得寄托相思之情。
无尽的江山,旅途尚未结束;父老乡亲,不必流泪看着旌旗。
再相会的日子究竟是什么时候呢?你要记得,春风十日正是放灯的时候。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宋代著名词人、诗人。他生于乱世,仕途坎坷,经历了南宋的动荡与民族危机,赋予其作品深刻的历史感和强烈的爱国情怀。他的词以豪放、激昂、深情著称,特别是在表达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方面,具有很强的时代感。
这首《定风波》是在辛弃疾为友人卢国华送行时所作,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离别的感慨。诗中不仅有对离别的无奈,还有对未来再次相聚的期待,体现了辛弃疾对人生、友情以及国家命运的深邃思考。
《定风波 三山送卢国华提刑,约上元重来》是辛弃疾在送友时所作,诗中淋漓尽致地表达了离别的愁绪和对未来重聚的期盼。首句“少日犹堪话别离”,开篇即转入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年轻时面对离别的从容与洒脱,老年时却因经历而变得更加脆弱与害怕。接着“极目南云无过雁”描绘了广阔的南方天空,孤独而又无奈的心情在此得以渲染,既是对友人远行的惋惜也是对自身处境的感慨。梅花作为思念的象征,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情感,既是对友人的寄托,也是对情感的寄托。
“无限江山行未了”,表现出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情谊是与大自然相连的,尽管旅途尚未结束,但情感却是永恒的。而“父老,不须和泪看旌旗”则是一种对乡土情怀的表达,诗人希望父老乡亲们不要因离别而流泪,而是要以更积极的态度面对未来的生活,表现出一种豁达与乐观。最后两句“后会丁宁何日是?须记,春风十日放灯时”则是对未来重聚时刻的期盼,春风与灯火的意象,既有对美好时光的向往,也暗示了生活的希望与光明。
整首诗流露出辛弃疾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以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意象,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和感动。
整首诗通过对离别的感慨、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未来的期盼,展现了辛弃疾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情感的细腻表达,体现出一种人生态度的豁达与乐观。
在诗中,诗人年轻时对离别的态度是怎样的?
“梅花”在诗中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的“春风十日”对应的是哪个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