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0:40: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0:40:35
原文展示:
丑奴儿·近来愁似天来大
辛弃疾 〔宋代〕
近来愁似天来大,谁解相怜。谁解相怜。
又把愁来做个天。
都将今古无穷事,放在愁边。
放在愁边。
却自移家向酒泉。
白话文翻译:
最近的愁苦像天一样沉重,谁能理解我的伤心?
谁能理解我的伤心?
又把这些愁苦当成了我生活的全部。
将古今的无尽烦恼,都放在这愁苦的边缘。
在愁苦的边缘,
我却自愿迁移到酒泉去。
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酒泉”,可以引申为逃避现实的象征,古代文人常常借酒消愁,这里的“酒泉”不仅指具体的地方,更是诗人内心渴望逃避愁苦的寄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的词人、军人。他的词风豪放,具有较强的民族气概和豪情壮志,作品中常流露出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辛弃疾经历了南宋的动荡,对时局的失望与愤懑常常在其词作中体现。
创作背景:
《丑奴儿·近来愁似天来大》创作于辛弃疾晚年,正值国家多难之时,辛弃疾对国事的忧虑、个人的失落感以及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心态,均体现在这首词中。
诗歌鉴赏:
辛弃疾的《丑奴儿·近来愁似天来大》以其独特的情感表达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愁苦与无奈。开篇便以“愁似天来大”来形容自己心中的沉重,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心理冲击。这里的“天”不仅是大自然的象征,更是压迫感的具象化,暗示着诗人面临的种种困境。
接下来的“谁解相怜”反映出辛弃疾对理解与共鸣的渴望,他不求他人的怜悯,但渴望能与人分享自己的愁苦。那种孤独感在反复的“谁解相怜”中愈发显现,像是无声的呼喊,令人心痛。
转折之处,“又把愁来做个天”,他将愁苦视为生活的全部,显示出一种无奈的接受。他将古今的烦恼都置于愁边,暗示着他对历史的思考与对未来的迷茫。在诗的结尾,他选择向酒泉迁移,似乎在寻求一种解脱和放纵,然而这却也暗示着一种逃避。
全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通过鲜明的意象展示了辛弃疾内心的挣扎与对生命的思考,深刻地传达了他在现实与理想之间的苦涩感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词以愁苦为主题,表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国家动荡的深切感受,既有对历史的思考,也有对个人命运的无奈,最终寻求一种自我解脱的方式,展现了辛弃疾深邃的哲思与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共同构建了诗歌的情感基调,深刻反映了辛弃疾内心的挣扎与对生活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愁似天来大”的意思是?
诗人向何处迁移以寻求解脱?
诗中反复出现的“谁解相怜”意在表达什么?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辛弃疾的《丑奴儿》和李清照的《声声慢》均表达了对生活的无奈与对情感的渴望,但辛弃疾更侧重于国家与个人命运的沉重感,而李清照则更多地表现出个人情感的细腻与凄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