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0:31: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0:31:52
洞仙歌(所居丢山为仙人舞袖形)
作者:辛弃疾
婆娑欲舞,怪青山欢喜。
分得清溪半篙水。
记平沙鸥鹭,落日渔樵,
湘江上,风景依然如此。
东篱多种菊,
待学渊明,酒兴诗情不相似。
十里涨春波,
一棹归来,只做个五湖范蠡。
是则是一般弄扁舟,
争知道,他家有个西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如梦似幻的山水景致,青山在轻盈的舞动中显得格外欢喜,清澈的溪水轻轻荡漾。作者回忆起平沙上的鸥鹭、夕阳下的渔樵,湘江的风景依旧如昔。东篱种满了菊花,心中渴望学习陶渊明,但酒兴与诗情却各有不同。十里春波涌动,划着小船归来,仿佛只想做个五湖四海的范蠡。这样的日子,是否也只是那般轻舟一叶,谁又能知晓,他家里有位西子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人。辛弃疾是宋代著名的词人和诗人,其作品以豪放、奔放著称,常常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心,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创作背景: 《洞仙歌》创作于北宋时期,正值辛弃疾生活的动荡年代,诗中流露出他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同时也隐含了对现实的失望和对自然的热爱。
《洞仙歌》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的美景,同时融入了作者对个人理想的追求与反思。开篇即以“婆娑欲舞”描绘出一种轻盈的意境,青山仿佛在欢快地舞动,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接着,诗中描述了清溪的水,平沙的鸥鹭,以及落日渔樵的宁静,展现了一幅和谐美好的自然画卷。
通过对陶渊明的提及,作者表达了自己向往隐逸生活的情怀,但又自觉与陶渊明有所不同,这种自我反思使得诗的情感层次更加丰富。最后,诗中提到的“西子”则是一种隐喻,象征着理想与美的追求,似乎在暗示即使在这样美好的自然中,个人的追求与渴望仍然难以实现。
整首诗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流露出作者对人生理想、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的无奈,情感深邃而复杂,展现了辛弃疾深厚的艺术造诣和独特的个性。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与对现实的无奈,通过自然的美景映射出内心的情感冲突,体现出一种对自由与隐逸生活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东篱”指的是哪个著名诗人?
a) 李白
b) 陶渊明
c) 杜甫
填空题:诗中“婆娑欲舞,怪青山欢喜”表现了对自然的_____。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西子”是指一位古代的美女。(对/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与李白的《庐山谣》进行比较。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辛弃疾更注重内心的情感与理想生活的追求,而李白则更注重豪放与个性自由的表现。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