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9:17: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9:17:36
微径婵娟里,唯闻静者知。
迹深苔长处,步狭笋生时。
高是连幽树,穷应到曲池。
纱巾灵寿杖,行乐复相宜。
在那幽静的竹径里,只有那些懂得宁静的人才能听到。
小径深处苔藓生长,正值春笋初生的时节,步行十分狭窄。
高高的竹子连绵成林,最终必然会通向那曲折的小池塘。
披着纱巾,手持灵寿杖,游玩时光景正好。
诗中提到的“纱巾”和“灵寿杖”,在古代常用作隐士或文人雅士的装束,象征着一种轻松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然的向往。这种装束与诗中描绘的宁静自然环境相得益彰,表现出诗人的闲适与恬淡。
姚合,唐代诗人,字子合,号天池,生于今陕西省。他以山水田园诗闻名,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和隐逸生活,风格清新淡雅,富有哲理。
此诗创作时,姚合可能身处于竹林之中,感受到自然的宁静和美好,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竹里径》以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宁静、幽美的竹林世界。诗的开头,诗人用“微径婵娟里”描绘出一条幽静的小径,给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感受。接着,通过“唯闻静者知”强调了只有懂得宁静的人才能体会到这种美好,暗示诗人对世俗喧嚣的超然态度。
接下来的句子,诗人通过描绘“迹深苔长处,步狭笋生时”,让读者感受到了竹林的幽深和生命的活力,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这种描述不仅让人感受到自然的美,同时也渗透出一种生活的哲学:在这繁忙的世界中,寻找一片属于自己的宁静之地。
最后两句“纱巾灵寿杖,行乐复相宜”则将诗的意境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诗人在这幽静的环境中,披着纱巾、手持灵寿杖,仿佛在享受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出对宁静、自然之美的深刻理解。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自然的热爱
B. 对城市生活的赞美
C. 对人生的失落
诗中提到的“纱巾”象征什么?
A. 忙碌的生活
B. 悠闲的生活态度
C. 追求名利
下列哪一项是诗中使用的修辞手法?
A. 拟人
B. 对仗
C. 排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