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陕下厉玄侍御宅五题。竹里径

《陕下厉玄侍御宅五题。竹里径》

时间: 2025-04-26 19:17:36

诗句

微径婵娟里,唯闻静者知。

迹深苔长处,步狭笋生时。

高是连幽树,穷应到曲池。

纱巾灵寿杖,行乐复相宜。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9:17:36

原文展示:

微径婵娟里,唯闻静者知。
迹深苔长处,步狭笋生时。
高是连幽树,穷应到曲池。
纱巾灵寿杖,行乐复相宜。

白话文翻译:

在那幽静的竹径里,只有那些懂得宁静的人才能听到。
小径深处苔藓生长,正值春笋初生的时节,步行十分狭窄。
高高的竹子连绵成林,最终必然会通向那曲折的小池塘。
披着纱巾,手持灵寿杖,游玩时光景正好。

注释:

  • 微径:小路,指幽静的竹林小径。
  • 婵娟:形容环境的幽美,婉转动人。
  • 静者:指懂得享受宁静的人。
  • 迹深:路径深处,指人迹罕至的地方。
  • 苔长:苔藓生长茂盛。
  • 笋生时:春天竹笋刚刚生长的时候。
  • 高是连幽树:高高的竹子连绵成林。
  • 穷应到曲池:最终到达弯曲的小池塘。
  • 纱巾:轻薄的头巾,常用于户外活动时遮阳。
  • 灵寿杖:象征长寿和悠闲的手杖,寓意愉快的游玩。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纱巾”和“灵寿杖”,在古代常用作隐士或文人雅士的装束,象征着一种轻松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然的向往。这种装束与诗中描绘的宁静自然环境相得益彰,表现出诗人的闲适与恬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姚合,唐代诗人,字子合,号天池,生于今陕西省。他以山水田园诗闻名,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和隐逸生活,风格清新淡雅,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时,姚合可能身处于竹林之中,感受到自然的宁静和美好,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竹里径》以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宁静、幽美的竹林世界。诗的开头,诗人用“微径婵娟里”描绘出一条幽静的小径,给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感受。接着,通过“唯闻静者知”强调了只有懂得宁静的人才能体会到这种美好,暗示诗人对世俗喧嚣的超然态度。

接下来的句子,诗人通过描绘“迹深苔长处,步狭笋生时”,让读者感受到了竹林的幽深和生命的活力,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这种描述不仅让人感受到自然的美,同时也渗透出一种生活的哲学:在这繁忙的世界中,寻找一片属于自己的宁静之地。

最后两句“纱巾灵寿杖,行乐复相宜”则将诗的意境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诗人在这幽静的环境中,披着纱巾、手持灵寿杖,仿佛在享受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微径婵娟里”:描绘幽静的竹径,渲染环境的美。
    2. “唯闻静者知”:强调懂得宁静的人才能感受到这份美。
    3. “迹深苔长处”:描绘小径深处苔藓的生长,显示出自然的生机。
    4. “步狭笋生时”:春天竹笋初生时,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
    5. “高是连幽树”:高高的竹子形成了密林,增添了神秘感。
    6. “穷应到曲池”:暗示小径的尽头可能是一个曲折的小池塘,勾勒出一个完整的游览路线。
    7. “纱巾灵寿杖”:描绘了诗人的装束,表现出一种轻松自在的生活态度。
    8. “行乐复相宜”:表达了在这样的环境中游玩是多么合适和愉快。
  • 修辞手法

    1. 对仗:诗中有明显的对仗,如“高是连幽树,穷应到曲池”。
    2. 意象:使用竹子、苔藓、春笋等自然意象,营造出一种清新、自然的氛围。
    3. 暗喻:将“纱巾”和“灵寿杖”作为隐士生活的象征,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出对宁静、自然之美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 :象征清雅与高洁,代表诗人的品格。
  • :象征生命的顽强和自然的美丽。
  • 春笋:代表新生,生机勃勃的春天象征。
  • 灵寿杖:象征健康与长寿,体现诗人追求的生活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自然的热爱
    B. 对城市生活的赞美
    C. 对人生的失落

  2. 诗中提到的“纱巾”象征什么? A. 忙碌的生活
    B. 悠闲的生活态度
    C. 追求名利

  3. 下列哪一项是诗中使用的修辞手法? A. 拟人
    B. 对仗
    C. 排比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竹里馆》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王维的《竹里馆》中描绘了隐逸生活与自然的和谐,强调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姚合的《竹里径》有异曲同工之妙,但王维更多地融入了哲学思考,而姚合则更注重自然的描绘和生活的享受。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唐代诗人传记》

相关查询

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望江南·江南柳 五代史伶官传序 别滁 伶官传序 采桑子·何人解赏西湖好 浣溪沙·堤上游人逐画船 采桑子·荷花开后西湖好 丰乐亭游春·其三 秋声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飞孛 颖悟绝人 监市履狶 铄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嵌的词语有哪些 狎雉驯童 聚偻 足字旁的字 王字旁的字 北辙南辕 出身 飘籵坠溷 包含搁的词语有哪些 竹字头的字 反文旁的字 厄字旁的字 善骑者堕 近什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