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6:38: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6:38:01
题贞女祠
作者: 姚合
此女骨为土,贞名不可移。
精灵閟何处,蘋藻奠空祠。
水石生异状,杉松无病枝。
我来方谢雨,延滞失归期。
此女子的骨骼已经化为泥土,她的贞洁名声是无法改变的。
她的灵魂如今在何处?只留下蘋藻在空荡的祠堂中祭奠。
水和岩石都呈现出不同的形态,杉树和松树也无病害生长得很好。
我来到这里正好遇上了雨水,耽搁了归期。
作者介绍:
姚合,唐代诗人,字子元,生于公元约835年,卒于约900年。他的诗风简洁明快,擅长描写人情和自然景观,尤其在咏物诗中表现突出。姚合的作品多关注时事与个人情感,具有一定的社会批判意识。
创作背景:
《题贞女祠》作于姚合游历某地时,见到一座祭祀贞女的祠堂,因而感慨而作。此诗不仅表达了对贞女高洁品质的敬仰,也反映了社会对于贞洁的重视和对女性命运的思考。
《题贞女祠》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诗中不仅表达了对贞女的崇敬,也展示了作者对生命和灵魂的思考。开头两句,诗人用“骨为土”和“贞名不可移”描绘出贞女已逝去但贞洁名声将永存的理念,强调了道德品质的恒久性。接着,诗人通过“精灵閟何处”引发对灵魂去向的思考,表现了对逝去生命的追怀和渴望。此时,空祠中的“蘋藻”一词,不仅是对逝者的祭奠,也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自然的轮回。
第三、四句则将视角转向自然,水石异状和无病枝的描写,传达出一种生生不息的状态,似乎在告诉读者即便人逝去,自然依然在继续。最后一句“我来方谢雨,延滞失归期”,则是个人情感的流露,诗人因雨而耽搁归期,象征着人生的无常与意外。
整首诗以静谧的自然景象映衬出人间情感的复杂,既有对贞女的敬仰,又有对生命无常的感慨,情感深邃,意境悠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贞女的故事与自然景象,探讨了生与死、贞洁与名声、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表现出一种对生命的敬畏和对逝者的怀念。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贞女”是指什么?
“精灵閟何处”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思考?
诗中提到的“杉松无病枝”象征什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这些资料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了解唐代诗歌的背景与风格,并对姚合的作品有更系统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