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9:14: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9:14:24
人生逾四十,朝日已过午。一违少壮乐,日迫老病苦。丹心变为灰,白发粲可数。惟当理锄櫌,教子蓺稷黍。谁令触网罗,展转在荆楚。平生手足亲,但作十日语。朝游隔提携,夜卧困烝煮,未歌棠棣诗,已治刍灵祖。士生际风云,富贵若骑虎。奈何贫贱中,所欲空龃龉。
人生已经过了四十岁,早晨的太阳也已升到中午。一旦违背了年轻时的快乐,日子就会迫近老年和病苦。曾经的赤诚之心如今变成了灰烬,白发也显得越来越多。唯有在田间耕作,教子种植五谷杂粮。谁让我们陷入了网罗,辗转不离荆楚之地。平生与手足亲近,却只剩下十天的谈话。早上游玩时无法相互照应,晚上睡觉时被蒸煮的困扰,未曾吟唱棠棣之歌,就已忙于祭祀祖先。士人生活在风云之中,富贵仿佛骑在老虎上。然而在穷困中,所欲得的却只是无尽的争执。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晦庵,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苏洵之子,苏轼之弟。与兄长苏轼齐名,尤以散文和诗词见长。其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的思考,风格清新自然。
此诗写于端午节,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和对家庭生活的思考。诗中反映的中年人的无奈与困惑,体现了当时士人的生存状态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苏辙的这首诗以深刻的生活感悟为核心,展现了他对人生的反思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从“人生逾四十”开始,诗人便直面时间的流逝,感叹年轻时的快乐已被现实的苦恼所取代。诗中通过对比,突显了理想与现实的落差,表现出一种对未来的迷茫和对过往的怀念。
诗句中的“丹心变为灰,白发粲可数”,表达了诗人心中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过去的赤诚与如今的无奈形成鲜明对比。这种情感不仅是个人的,也是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反映了士人在动荡时代中的无奈与挣扎。
接下来的“惟当理锄櫌,教子蓺稷黍”则展现了诗人对家庭和生计的关注,强调了教育与传承的重要性。诗中提到的“谁令触网罗”,更是道出了作者对社会环境的无力感和对命运的无奈。
整首诗在情感基调上由感慨转向沉重,最终引发读者对人生意义的深思。苏辙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中年人的生存状态,充分展现了宋代士人面对时代变迁的复杂心理。
整首诗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反思,尤其是对中年人生活困境的思考。诗人通过对比与对生活琐事的描写,展现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表现出对家庭、教育的重视以及对命运无奈的感慨。
诗人对人生的感慨主要表现在哪个年龄段?
A. 二十岁
B. 四十岁
C. 六十岁
诗中提到的“丹心变为灰”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满足
B. 失落与无奈
C. 喜悦
诗中“士生际风云”意指什么?
A. 士人处于动荡的时代
B. 士人生活富裕
C. 士人安逸生活
答案: 1.B 2.B 3.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