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1:16: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1:16:12
懒从朝谒事骖騑,此去高眠罢倒衣。
诏许遐门访耆旧,天教筑室俟来归。
肩舆尚肯追春色,鼓缶何妨傲夕晖。
所至成家即安隐,武昌谁乞钓鱼矶。
我懒得去朝见那些乘着骖騑马车的官员,
这次出行,我只想高卧休息,脱下衣服。
皇上允许我去遥远的地方拜访老朋友,
上天让我在这里建房子,静待归来。
即使肩舆还愿追逐春天的色彩,
鼓缶也无妨傲然面对夕阳。
我到达的地方,便可以安家隐居,
在武昌,谁还愿意乞求钓鱼的地方呢?
“骖騑”与“肩舆”都是古代交通工具的象征,显示了当时士人的身份与地位。武昌作为钓鱼的地方,象征着隐居的理想生活,反映了诗人对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
作者介绍:苏辙(1039-1112),字子美,号晦庵,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理学家,苏门四学士之一。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而著称。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苏辙与吕相公等人相聚时,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繁华官场的厌倦。反映了士人对闲适生活的渴望与追求。
这首诗以轻松自得的语调,表现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开篇即以“懒”字道出心中无奈,表现出对繁忙朝政的逃避。接着诗人表达了皇帝的恩赐,允许他前往遥远的地方探访老友,从而引出他对理想生活的构想。高卧、筑室等意象,勾勒出一种悠然自得、宁静安逸的生活画面。
诗中“肩舆尚肯追春色”一句,传递出一种无论身处何地,仍要追求美好生活的态度;而“鼓缶何妨傲夕晖”则表现出对生活乐趣的珍视。最后一句“武昌谁乞钓鱼矶”更是点明了隐居生活的理想,诗人不愿意为了名利而去乞求,他更愿意在理想的地方安静生活。
整首诗在轻松的氛围中流露出深沉的思想,既有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也有对现实的反思,体现出苏辙深厚的文学修养和人生智慧。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对官场的厌倦,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展现了士人高洁的情操和对理想生活的渴望。
诗词测试:
诗中“懒从朝谒”的意思是什么?
“肩舆尚肯追春色”中的“肩舆”指什么?
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态度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