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44: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44:01
少年学诗书,晚岁探至道。
岂伊封疆臣,乃是廊庙宝。
苦恨富贵迟,声名得空早。
忆惟西羌桀,始建元戎纛。
恩威炳朝日,号令靡秋草。
功勋不容究,孤高易摧倒。
归来易三邦,但养胸中颢。
宁知北边将,还须用耆老。
春风吹旌旂,先声遍城堡。
往事安足惩,遗黎待公保。
年轻时我学习诗书,老来才探求真正的道理。
我并不是封疆的大臣,而是朝廷的栋梁。
我苦恨富贵来得太晚,声名却能够早早获得。
记得西羌的桀,刚开始建立元戎的旗帜。
恩威如朝日照耀,号令如秋草般繁茂。
功勋无法细究,孤高之人容易被摧毁。
归来时容易三邦,但只要养护心中的理想。
哪里知道北方的将领,还得依赖年长者。
春风吹拂,旌旗飘扬,先声传遍城堡。
往事又有什么值得惩罚的,人民期待你的保护。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苏辙(1039-1112),字子美,号涧溪,宋代文学家、政治家,苏轼之弟。他以诗文兼擅著称,尤以豪放、清新见长。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苏辙送别好友李诚之赴任瀛州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以及对自身处境的思考。
《送李诚之知瀛州》是一首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殷切期望与对自我命运的深思的作品。诗中首句以“少年学诗书”开头,展现了作者年轻时的理想追求,接着以“晚岁探至道”表明他对人生真谛的不断探索。对比中间的“岂伊封疆臣,乃是廊庙宝”,诗人将自己定位为朝廷的栋梁,而非依附于权势的地方官,让人感受到一种清高的自我认知。
诗中还提到“苦恨富贵迟,声名得空早”,显示出诗人对功名利禄的无奈与惋惜。这种情感与后面“功勋不容究,孤高易摧倒”相呼应,反映出对功名的复杂态度,既渴望又多了一层忧虑。结尾的“往事安足惩,遗黎待公保”则更是彰显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与对民众的责任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对友人的祝福、对自我命运的反思以及对未来的期许,表现出一种清高的理想与对社会的责任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苏辙的“少年学诗书”表达了什么?
诗中“苦恨富贵迟”是什么意思?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