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33: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33:52
蚕妇丝出盎,田夫麦入仓。
斯人薄福德,二事未易当。
忽作连日雨,坐使秋田荒。
出门陷涂潦,入室崩垣墙。
覆压先老稚,漂沦及牛羊。
余粮讵能久,岁晚忧糟糠。
天灾非妄行,人事密有偿。
嗟哉竟未悟,自谓予不戕。
造祸未有害,无辜辄先伤。
箪瓢吾何忧,作诗热中肠。
在这个季节,蚕妇忙着出丝,农夫也在忙着收割麦子。
这样的生活,实在是薄福的表现,两件事情都不容易承受。
忽然连日的暴雨,导致秋天的田地荒芜。
出门时脚陷入泥泞,进屋时墙壁也崩塌。
这样的灾难,使得年长的小孩受到压迫,牛羊也都漂流失所。
剩下的粮食又能撑多久,年末又要担心糠糟的生活。
天灾不是无缘无故发生的,人事之间总有因果关系。
唉,为什么我还是没有醒悟,竟自以为没有伤害。
祸害并不一定能伤害到自己,无辜的人却总是首当其冲。
我又何必忧愁,拿着箪瓢,我只想在诗中抒发我的热情。
作者介绍:苏辙,字子美,号朴斋,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苏轼的弟弟。与兄长共同倡导“诗、文、书、画”四艺的学习。
创作背景:该诗写于一个多雨的秋季,反映了农民因天气灾害而遭受的困境,体现了诗人对民生的关怀。
《苦雨》表现了农民的艰辛与无奈,苏辙通过细腻的描写,生动呈现了在连日暴雨下,农田荒芜、生活困顿的景象。诗中不仅描绘了自然灾害对农民生活的直接影响,还引发了对人事因果的深刻思考。诗人以“天灾非妄行”提醒人们关注自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表现了对社会现实的忧虑与思考。同时,最后几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虽然生活艰辛,诗人仍选择以诗歌作为宣泄情感的方式,展现了他对生活的坚韧与乐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该诗通过描写自然灾害对农民生活的影响,反映了人们在困境中的无奈与对生活的坚韧态度,同时也表达了对社会因果关系的深刻思考。
诗词测试:
“蚕妇丝出盎”中“丝”指的是什么?
A. 线
B. 蚕丝
C. 水
D. 田地
答案:B
诗中反映的主要主题是什么?
A. 自然的美
B. 农民的艰辛
C. 诗人的乐观
D. 社会的和谐
答案:B
“天灾非妄行”说明了什么?
A. 天灾是随机的
B. 天灾与人类行为有关
C. 天灾不可避免
D. 天灾是上天的惩罚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