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5:41: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5:41:19
可怜衰病孰为媒,私喜邻邦得俊才。玉案愧无酬锦绣,木瓜却用报琼瑰。风流似欲传诸谢,格律犹应学老梅。始信山川出才士,扁舟新自宛溪来。
可怜我因衰老和病痛,谁来做我的媒介呢?我私下里高兴于邻国有了优秀的人才。虽然我这玉案上没有华丽的作品可以回报,但我却用木瓜来报答你给予的美好。风流才华似乎想要去传承谢家的风范,但我仍然要学习那老梅的严格格律。我终于相信山川中会出人才,刚刚从宛溪归来的小舟,正是最好的证明。
作者介绍:苏辙,字子瞻,号晦庵,宋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苏轼的弟弟。他以其深厚的文化修养和独特的诗风著称,关注社会民生,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和社会风貌。
创作背景:此诗写作于苏辙接到友人王荐推的来信后,表达了对友人的感激与对邻国人才的欣喜,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创作才能的自卑与反思,体现了古人对文人之道的思考。
这首诗在意象和情感上都表现出深厚的内涵。开篇即以“可怜衰病”自谦,展现出诗人对自身处境的认知与反思。接着,诗人表达了对邻国人才的羡慕,显示了他对文化交流的重视。通过“玉案愧无酬锦绣”和“木瓜却用报琼瑰”的对比,突显了诗人对回报朋友的渴望与无奈。同时,诗的后半部分则借用“风流似欲传诸谢”的典故,强调了对文人风范的追求,体现出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学习的决心。结尾的“始信山川出才士,扁舟新自宛溪来”则是对未来的期待,表现出对人才辈出的信心与希望。整首诗情感真挚,结构严谨,意象丰富,展现了苏辙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人际关系的珍视。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本诗多用比喻和对比,如“玉案”与“木瓜”的对比,展现出诗人内心复杂的情感。同时,诗中的古典典故也为诗增添了文化深度。
主题思想:诗歌的主题是对人才的欣赏与对自我的反思,以及对传统文人精神的追求,展现了诗人对文化的敬重和对友人情谊的珍视。
诗词测试: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