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9:59: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9:59:54
点点残更,小楼中睡起挑灯听惯。
清明过了,更是江南魂断。
啼妆泪洗,也难认晕潮浓淡。
应料得深巷明朝,早有卖花声贱。
蒙蒙雾光霞艳。看痕凝粉颊,香融脂面。
雕阑半倚,对语去年双燕。
轻寒似许,莫教那鹁鸪晴唤。
还只怕天换风沙,故宫梦远。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雨天的场景,诗人在小楼中醒来,点亮了灯,习惯性地倾听着夜的声音。清明节刚过,江南的情思愈加浓烈,心中充满了离别的哀伤。即使化妆时泪水洗去了妆容,也难以辨认情感的深浅。明天早晨在深巷中,早就能听到卖花的声音了。蒙蒙的雾气中,霞光耀眼,脸上留下了化妆的痕迹,香气混合着肌肤的芬芳。依靠在雕刻的栏杆上,仿佛在和去年飞来的燕子诉说。轻寒似乎多了一些,别让那鹁鸪在晴天中啼叫。更怕的是,天气变换,风沙来临,故宫的梦远在心头。
张伯驹(1899-1980),近现代著名诗人、书法家、国画家。他的诗作融合了传统与现代的元素,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个人情感。张伯驹的作品多描写自然、人生、情感等,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
《一枝春 雨中杏花》创作于20世纪中叶,正值社会变革时期,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的深刻联系,表达了对江南春色的热爱和对往事的追忆。
这首诗以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一个江南春雨的场景。诗人在小楼中独自醒来,伴着清明节后的沉重心情,点亮了灯光,聆听着夜的寂静和思绪的纷乱。整个诗篇充满了浓郁的江南气息,诗人用“啼妆泪洗”这种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女性的柔情与脆弱。同时,诗中描绘的“蒙蒙雾光霞艳”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写,更是对内心情感的映射。随着时间的推移,诗人对“去年双燕”的回忆,传递出对过往时光的眷恋与不舍。
此外,诗中“莫教那鹁鸪晴唤”一句,表达了对未来的不安与恐惧,似乎暗示着时光的无情和变化的不可预测。整首诗不仅仅是对春雨杏花的描绘,更是对人生经历和情感波动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情感世界。
整首诗通过描绘江南春雨中的杏花景象,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对未来的惆怅以及对个体情感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和自然的深切感悟。
这首诗的主题主要是关于什么?
A. 自然景色
B. 个人情感
C. 社会变革
D. 历史回忆
“啼妆泪洗”中的“泪洗”指的是什么?
A. 化妆失误
B. 情感的流露
C. 自然现象
D. 生活的艰辛
诗中提到的“清明”指的是什么?
A. 春天的开始
B. 祭祖的节日
C. 生活的希望
D. 离别的忧伤
《春望》 vs 《一枝春 雨中杏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