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8:56: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8:56:47
长恨漫天柳絮轻,只将飞舞占清明。寒梅似与春相避,未解无私造物情。
全诗翻译: 长久以来,柳絮在空中轻轻飘荡,只是借此占据了清明时节的天空。寒梅似乎在与春天相避,竟不明白无私的自然造物的情感。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和政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也有婉约,常常融入个人情感与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苏轼的晚年,正值他被贬期间,心情复杂,对自然的观察与人生的感悟交织在一起。苏轼在诗中借梅花与春天的关系,表达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春天与寒梅之间关系的思考,展现了他对自然和生命的独特理解。开头两句通过柳絮的轻盈,将清明时节的生机与活力展现得淋漓尽致。柳絮在空中飞舞,仿佛在庆祝春天的到来,而在这春意盎然之际,寒梅却选择了独自相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梅花与春天相避,似乎在表达一种不愿迎合世俗的高洁与孤独。寒梅在严寒中绽放,反映出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尽管身处逆境,依然选择独立生存。苏轼通过这种意象,传达出对人生的深刻感悟,映射出他自身在政治生涯中的坎坷经历和内心的孤独感。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具艺术性,柳絮和梅花不仅是自然景象的描绘,更是情感的寄托,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通过对比的手法,苏轼巧妙地表达出生命的不同面向,既有对春天的渴望,又有对寒梅的赞美,最终形成了对生命的深切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寒梅与春天的关系为核心,探讨自然与人生的复杂性,表现出对坚韧精神的赞美与对生命真谛的思考。它传达了人们在面对外部环境时的选择与坚持,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理想的执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清明节象征着什么?
寒梅与春天的关系如何?
诗中“长恨漫天柳絮轻”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苏轼的《再和杨公济梅花十绝》与李白的《月下独酌》在意象上均表现出自然与人心的关系,但前者更注重梅花的坚韧与独立,后者则体现了诗人对孤独的反思与对酒的寄托。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所长,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与人生态度。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