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6:29: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6:29:28
书双竹湛师房二首 其一
我本西湖一钓舟,
意嫌高屋冷飕飕。
羡师此室才方丈,
一炷清香尽日留。
我原本是一只漂泊在西湖上的钓鱼小舟,
心里觉得高高的屋子冷冷清清。
羡慕您这间房子宽敞而幽静,
一炷清香整日萦绕不散。
此诗中提到的“高屋”与“方丈”可以看作是对比的意象。“高屋”象征着社会地位的高大和物质的富裕,但同时也带来了孤独感;而“方丈”则传达了内心的宁静与满足,暗示隐逸生活的理想状态。苏轼在诗中以自我为主,表达了对高尚生活方式的渴望和对孤独生活的反思。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杰出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兼具豪放与细腻,常常反映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的结合。
此诗创作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表达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对高处生活的思考。诗中流露出对清静环境的喜爱,以及对世俗繁华的淡然。
《书双竹湛师房二首 其一》是苏轼在隐逸生活中所作,展现了他对生活态度的独特理解。诗的开头以“我本西湖一钓舟”自喻,传达了他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西湖,作为一个美丽的自然景观,象征着清新与自在,正如他所追求的生活状态。然而,接下来的“意嫌高屋冷飕飕”则流露出对高处生活的失望与冷清的感受,强调了物质的富裕并不代表内心的满足。
“羡师此室才方丈”展现了对隐士生活的羡慕,方丈的空间象征着宽敞与自由,而“一炷清香尽日留”则进一步描绘了室内的宁静与和谐。这一香气不仅是外在的环境描写,更是内心平和的体现。
整首诗在意象的对比中,揭示了苏轼内心的矛盾与追求。他渴望一种简朴而清静的生活,远离世俗的喧嚣。通过对高处生活的反思与对隐居的向往,诗人传达了对真理与自我的追求,展现了其深厚的哲理思考。
诗歌通过对比与意象,传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高处生活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心灵自由的追求。
苏轼在诗中表达了对哪种生活的向往?
A. 繁华生活
B. 隐逸生活
C. 旅行生活
“一炷清香”所代表的意象是什么?
A. 物质的富裕
B. 内心的宁静
C. 社会的繁华
诗中提到的“高屋”传达了什么情感?
A. 自由与快乐
B. 孤独与冷清
C. 安静与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