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40: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40:30
阳关曲·中秋月
作者: 苏轼 〔宋代〕
中秋作本名小秦王,
入腔即阳关曲。
暮云收尽溢清寒,
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
明月明年何处看。
在中秋之夜,我写下这首词,
曲调与《阳关曲》相同。
夕阳的云彩已散去,寒气袭人,
银河静默,月亮在空中转动。
今夜的美好时光难得,
明年此时又在哪里看这明月呢?
“银汉”与“明月”在古典诗词中常常象征着思念与团圆。中秋节作为传统节日,传递了人们对家人团聚的期盼。苏轼在此诗中以“明月”寄托思乡情绪,强化了诗的情感深度。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其诗文兼具豪放与细腻,常表达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
这首词作于中秋节,正值团圆时刻,苏轼在此时写下此作,表达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宋代社会安定,文化繁荣,中秋月明,成了许多文人寄托情感的时刻。
这首《阳关曲·中秋月》以其独特的节奏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苏轼对中秋节的思考与感悟。开头提到“小秦王”,不仅增添了个人色彩,还暗示了诗人在这个特定的时刻的情感状态。随着诗句的推进,苏轼描绘了夜空的清冷与明月的皎洁,渲染了一种孤独而又清晰的意境。中秋的明月,象征着团圆与期盼,但随着“明年何处看”的提问,诗人又带出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仿佛在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美好。整首词不仅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更深刻地反映了人类情感的复杂性,令人深思。
整首词的主题是对时间流逝和团圆美好时光的感慨。诗人在中秋之夜寄情于明月,表达了对亲人和故乡的思念,同时也流露出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忧虑,体现了深厚的人文情怀和哲理思考。
诗中提到的“银汉”指的是什么?
诗人写这首词的节日是什么?
“此生此夜不长好”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1-B, 2-B, 3-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