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8:41: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8:41:30
送岳季坚入计筹山
阳羡先生故将孤,
拂衣高蹈入玄门。
瓮盈五粒松花酒,
食有千年枸杞根。
自得诗篇留客诵,
频来猿鸟识人言。
浮云富贵非吾愿,此意陶公可与论。
送岳季坚去计筹山。
阳羡的先生已经去世,
我独自拂衣高高地步入道门。
酒瓮里盛满了五粒松花酒,
吃的却是千年枸杞的根。
我自得其乐,写下诗篇让客人朗诵,
常常有猿鸟来识别我说的话。
浮云般的富贵不是我所愿望的,
这样的心意可以与陶渊明讨论。
刘基(1311-1375),字伯温,号季坚,元代著名的诗人、政治家、军事家。他以诗、文、书、画四绝闻名,尤其擅长山水诗,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充满哲理,常表现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创作于刘基送别友人岳季坚之际,岳季坚前往计筹山追求道教的生活。诗中表达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对浮华世界的淡泊态度。
《送岳季坚入计筹山》是一首充满哲理和人文情怀的诗作。诗中通过送别友人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对道教生活的向往和对浮华富贵的淡泊态度。开头两句提到“阳羡先生故将孤”,不仅是对故人的怀念,也是对自身孤独的感慨。接下来的“拂衣高蹈入玄门”,则表现了诗人追求高洁、超脱的生活理想。
诗中提到的“五粒松花酒”和“千年枸杞根”,象征着简朴而长久的生活方式,表达了诗人对物质享受的超然态度。尤其是“自得诗篇留客诵”,展现了诗人对文学艺术的热爱,表明他愿意通过诗歌与朋友分享内心的思想与情感。
最后两句“浮云富贵非吾愿,此意陶公可与论”,道出了诗人对富贵生活的拒绝,愿意与陶渊明一样,追求一种自由、淡泊的生活。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元代文人对自然与道德的思索与追求。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与独立,对物质生活的淡泊与拒绝,体现了元代文人对道教思想的认同和生活哲学的追求。
诗中提到的“阳羡”指的是哪个地方?
诗人对富贵生活的态度是?
“拂衣高蹈”中的“高蹈”意思是?
比较刘基的《送岳季坚入计筹山》与陶渊明的《饮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