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7:58: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7:58:15
旱天多雨意,悽恻望钩陈。
哀吁何时达,愁眉尽日颦。
乾坤三岛浪,岁月两淮尘。
莫问和调事,呜呼畎亩人。
在这干旱的日子里,似乎有下雨的迹象,令人感到悲伤,遥望天边的钩状云彩。
我哀叹何时才能传达我的愁苦,愁眉苦脸整日不展。
天地间的波涛起伏不定,岁月在两岸的尘土中流逝。
不要再问我调和的事情,唉,田地里的农人们啊。
作者介绍:刘基,字伯温,号千里,元代诗人、政治家,尤以诗词见长。他的作品常常带有深刻的社会关怀和人文思想。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元代的一个干旱年份,时值自然灾害频繁,农民生活困苦,诗人以个人的悲痛感受反映出社会的苦难,表达对农民的同情和关心。
刘基在《次韵和石末公旱天多雨意五首 其四》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干旱天气下人们的忧愁和对雨水的渴望。诗的开头“旱天多雨意”就揭示了一个矛盾的情境:在干旱的环境中,诗人却感受到了一丝雨水的希望,这种微妙的情感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期待与无奈。接下来的“悽恻望钩陈”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钩状的云彩仿佛是悲伤的象征,寓意着人们对未来的无望与哀叹。
“哀吁何时达”一语,表现出诗人对时光流逝及救助的渴望。他整日愁眉苦脸,似乎无论如何都无法逃脱这种沉重的心情。接着,诗人用“乾坤三岛浪”描绘了自然的波澜,暗示了天地间的变化无常,与人间的苦难形成鲜明对比。
最后一句“莫问和调事,呜呼畎亩人”更是直指社会的核心:那些在田地里辛苦劳作的农人,他们的生活因为干旱而受到重创,诗人对此深表同情,表达了对底层人民的关注与哀悼。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自然的描写,又有社会的关怀,显示了刘基作为诗人的深厚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自然灾害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表达了对苦难农民的同情与关怀,展现了诗人对社会、对生活深切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旱天多雨意”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愁眉尽日颦”中的“愁眉”指的是什么?
诗中的“呜呼畎亩人”主要表达了对哪个群体的关注?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