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01:46: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01:46:19
自入西州院,唯见东川城。
今夜城头月,非暗又非明。
文案床席满,卷舒赃罪名。
惨凄且烦倦,弃之阶下行。
怅望天回转,动摇万里情。
参辰次第出,牛女颠倒倾。
况此风中柳,枝条千万茎。
到来篱下笋,亦已长短生。
感怆正多绪,鸦鸦相唤惊。
墙上杜鹃鸟,又作思归鸣。
以彼撩乱思,吟为幽怨声。
吟罢终不寝,冬冬复铛铛。
自从来到西州的院落,只能看到东川的城。今晚城头的月亮,既不黑暗也不明亮。桌上文书堆满,翻卷着的都是冤屈的罪名。心情惨淡又疲倦,烦恼的事只能抛弃在台阶下。怅惘地望着天边的回转,心中涌动着万里情思。星辰依次升起,牛郎与织女的故事也变得颠倒。况且这风中的柳树,枝条如千万根般摇曳。来到篱笆下的竹笋,也已长出高矮不同的形状。感伤情绪正多,乌鸦相互呼唤着惊动我。墙上的杜鹃鸟,仍在发出思归的鸣叫。借着它们撩动我心中的思念,吟诵成幽怨的声音。吟唱完后却难以入睡,耳边又响起了叮当的声音。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唐代诗人,与白居易齐名,号称“元白”。他以新乐府运动为主,倡导诗歌应贴近百姓生活。
《西州院》写于诗人流亡期间,表达了在异乡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生活的无奈和对冤屈的沉重感受。诗中对月亮、星辰、鸟鸣的描写,增添了离愁的气氛。
《西州院》是一首充满思乡情怀的诗作,描写了作者在西州官舍的孤独与惆怅。诗的开篇即交代了作者所处的环境,西州院的寂静与东川城的遥远形成了鲜明对比。夜空中的月亮“非暗又非明”,恰如作者此时复杂的心情,既有对故乡的思念,又夹杂着对现实的无奈。
接下来,诗人通过对文案与罪名的描绘,表达了对官场的厌倦和对自身冤屈的沉重感。叹息间,诗人从眼前的景物转向星辰,牛郎与织女的故事充满了离别与相思,正是诗人心境的真实写照。
风中的柳树、篱下的竹笋等意象,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希望,但又在诗人心中引发了更多的感伤。最后,通过乌鸦与杜鹃的鸣叫,诗人将思乡之情表现得愈发淋漓尽致。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更是对个人情感的深刻反思,展现了唐诗的情感深度和意境美。
整首诗围绕思乡、孤独与无奈展开,展示了作者在异乡的漂泊与对故乡的深切思念。诗中自然景物的描写与个人情感相结合,形成了深邃的意境。
《西州院》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牛女”是指哪两个角色?
诗中描绘的情感主要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