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23:51:16
胧月上山馆,紫桐垂好阴。
可惜暗澹色,无人知此心。
舜没苍梧野,凤归丹穴岑。
遗落在人世,光华那复深。
年年怨春意,不竞桃杏林。
唯占清明后,牡丹还复侵。
况此空馆闭,云谁恣幽寻。
徒烦鸟噪集,不语山嶔岑。
满院青苔地,一树莲花簪。
自开还自落,暗芳终暗沈。
尔生不得所,我愿裁为琴。
安置君王侧,调和元首音。
安问宫徵角,先辨雅郑淫。
宫弦春以君,君若春日临。
商弦廉以臣,臣作旱天霖。
人安角声畅,人困斗不任。
羽以类万物,祆物神不歆。
徵以节百事,奉事罔不钦。
五者苟不乱,天命乃可忱。
君若问孝理,弹作梁山吟。
君若事宗庙,拊以和球琳。
君若不好谏,愿献触疏箴。
君若不罢猎,请听荒于禽。
君若侈台殿,雍门可沾襟。
君若傲贤隽,鹿鸣有食芩。
君闻祈招什,车马勿駸駸。
君若欲败度,中有式如金。
君闻薰风操,志气在愔愔。
中有阜财语,勿受来献賝.北里当绝听,祸莫大于淫。
南风苟不竞,无往遗之擒。
奸声不入耳,巧言宁孔壬。
枭音亦云革,安得沴与祲。
天子既穆穆,群材亦森森。
剑士还农野,丝人归织纴。
丹凤巢阿阁,文鱼游碧浔。
和气浃寰海,易若溉蹄涔。
改张乃可鼓,此语无古今。
非琴独能尔,事有谕因针。
感尔桐花意,闲怨杳难禁。
待我持斤斧,置君为大琛。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3:51:16
桐花
作者:元稹 〔唐代〕
胧月上山馆,紫桐垂好阴。
可惜暗澹色,无人知此心。
舜没苍梧野,凤归丹穴岑。
遗落在人世,光华那复深。
年年怨春意,不竞桃杏林。
唯占清明后,牡丹还复侵。
况此空馆闭,云谁恣幽寻。
徒烦鸟噪集,不语山嶔岑。
满院青苔地,一树莲花簪。
自开还自落,暗芳终暗沈。
尔生不得所,我愿裁为琴。
安置君王侧,调和元首音。
安问宫徵角,先辨雅郑淫。
宫弦春以君,君若春日临。
商弦廉以臣,臣作旱天霖。
人安角声畅,人困斗不任。
羽以类万物,祆物神不歆。
徵以节百事,奉事罔不钦。
五者苟不乱,天命乃可忱。
君若问孝理,弹作梁山吟。
君若事宗庙,拊以和球琳。
君若不好谏,愿献触疏箴。
君若不罢猎,请听荒于禽。
君若侈台殿,雍门可沾襟。
君若傲贤隽,鹿鸣有食芩。
君闻祈招什,车马勿駸駸。
君若欲败度,中有式如金。
君闻薰风操,志气在愔愔。
中有阜财语,勿受来献賝。
北里当绝听,祸莫大于淫。
南风苟不竞,无往遗之擒。
奸声不入耳,巧言宁孔壬。
枭音亦云革,安得沴与祲。
天子既穆穆,群材亦森森。
剑士还农野,丝人归织纴。
丹凤巢阿阁,文鱼游碧浔。
和气浃寰海,易若溉蹄涔。
改张乃可鼓,此语无古今。
非琴独能尔,事有谕因针。
感尔桐花意,闲怨杳难禁。
待我持斤斧,置君为大琛。
这首诗的开头描绘了一个朦胧的夜晚,月光洒在山间的馆舍上,紫色的桐树垂下浓密的阴影。可惜的是,那暗淡的颜色没有人能理解我内心的孤独与愁苦。舜帝已经去世于苍梧的荒野,凤鸟也回到了丹穴的高峰。我在人世间遗落,昔日的光华已不再深厚。每年我都怨恨春天的来临,桃杏的花林与我无缘。只有在清明之后,牡丹花才会重新开放。更何况这空荡荡的馆舍关门闭户,谁又能恣意寻幽呢?鸟儿的鸣叫扰人心绪,而山的巅峰依旧沉默。满院的青苔覆盖了地面,只有一树莲花如簪。它自开自落,暗香终究暗淡沉淀。你的人生得不到所愿,我希望能为你制作一把琴,安放在君王的身侧,调和君主的音律。若问宫中的乐器,我将先辨别雅与郑的音。这琴声若为君主弹奏,君主如春日般亲临;若为臣子演奏,臣子则像干旱时的细雨。人们在和谐的乐声中安然自若,但在困境中却难以忍受。乐器的音色应和万物,神明也不愿接受邪恶之音。若能调和百事,奉事必将受到尊敬。如果这五者不乱,天命自然能够承诺。若君主询问孝道,我将弹奏梁山的吟唱;若君主事宗庙,我将轻拂和琴以求和谐。若君主不好劝谏,我愿献上触动心灵的箴言;若君主不停止狩猎,希望听到荒野的禽鸟之音。若君主奢华于台殿,雍门便可以沾湿衣襟;若君主傲视贤能,鹿鸣之声也有食草之意。君主若听见祈求的声音,车马就不应匆忙;若君主欲败坏法度,必有如金的典范。君主若听见薰风的乐曲,志向则应安宁。中间若有丰厚的财务言语,万万不可接受来献的贿赂。北里若绝听,祸害莫大于淫乱;南风若不相竞,必然会被捕捉。奸邪之声不入耳,巧言宁可千万不要相信。枭鸣之音也如同革面,如何能与邪恶同在?天子既然安泰,群臣也应和谐。剑士重返农田,丝女归于织造。丹凤栖于阁楼,文鱼游弋在碧水之中。和气滋润寰海,犹如轻松浇灌。若能改张,则能够鼓舞,此言无古今之别。不是只有琴能奏乐,事物皆有其因果。感受你桐花的情意,空闲的怨恨难以禁绝。待我持斧,愿为你铸造珍宝。
作者介绍:元稹,字微之,号郑谷,唐代著名诗人,与白居易齐名,以诗歌和散文闻名。他的诗歌常以抒情见长,题材广泛。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元稹的晚年时期,反映了他对时局的忧虑与个人情感的抒发。在经历政治斗争与个人遭遇后,诗中的孤独感与对和谐的渴望显得尤为突出。
《桐花》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内心感受,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诗中以“胧月”、“紫桐”、“清明”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幽静而又略显凄凉的氛围,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尤其在“可惜暗澹色,无人知此心”一句,直抒胸臆,表现出对理解与共鸣的渴望。舜帝与凤鸟的典故不仅具有历史深度,更暗示着理想与现实的落差。
诗中反复提到的“琴”与“音”,象征着和谐与美好,诗人希望通过音乐的力量调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然而,随着“君若”的反复出现,诗人似乎在呼唤一个理想中的君主,寄希望于政治的清明与社会的和谐。整首诗在细腻的情感与深邃的哲思中交织,呈现出一种对现实的深切关注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无奈的感慨。通过自然景象与历史典故的交织,揭示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渴望,展现了对和谐社会与明君的期盼。
诗词测试:
《桐花》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舜”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诗中提到的“莲花簪”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进行对比,两首诗都涉及到对生命的思考与对自然的描绘,但元稹的《桐花》更强调内心的孤独与对理想的追求,而白居易则更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