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1:27: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1:27:14
作者: 杨汝燮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香袖长垂,翠楼闲倚,卷帘十里新晴。
听新腔水调,正夜月初生。
几回过,临江竹径,隔烟回首,曾认青青。
算芳春好景淮南,第一扬城。
而今寂寞,剩红桥,波影空横。
自烂漫花霏,风流梦觉,莫最多情。
三十六宫禾黍,墙高处古树云平。
更雷塘,凄雨孤舟,愁绝残更。
长袖轻垂,倚靠在翠绿的楼台上,卷起帘子看到十里外的新晴天。
听着清新的水调,正值夜月初升。
几次路过,沿着江边的竹径,隔着烟雾回首,曾经认得那青青的风景。
算起来,春天的美好景致在淮南,扬州是第一名城。
如今却是寂寞,只剩下红桥,波光在水中空荡荡地横亘。
花瓣纷飞,风流梦醒,不知道谁才是最多情的。
宫中三十六房,墙外古树云平如绸。
更有雷塘,凄雨孤舟,愁绪绝望于残更。
杨汝燮,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诗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他的诗作常常描绘自然风光和个人情感,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扬州慢》写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交织的时期。诗人在扬州生活,深受其城市风光与文化氛围的影响,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状的感慨。
《扬州慢》是一首充满细腻情感与美丽意象的诗作,诗人在描绘扬州的景色时,融入了个人的情感经历,使得整首诗既有地域特色,又有深刻的情感共鸣。开篇“香袖长垂,翠楼闲倚”即刻营造出一种优雅的氛围,令人想象出一位女子在美丽的景致中悠然自得。随后的“听新腔水调,正夜月初生”则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夜晚,借助音乐与月光的映衬,增强了诗的意境。
在描写景色的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过往的怀念与现状的无奈。“而今寂寞,剩红桥,波影空横”一句,流露出一种时光流逝后的孤独感,诗人对美好春景的追忆与对现实的失落形成鲜明对比。最后几句以“更雷塘,凄雨孤舟,愁绝残更”结束,将情感推向高潮,既有对自然的感慨,也有对人生的思考,展现出一种哲理性的深邃。
整首诗展现了对美好景象的怀念与现实的孤独感,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诗歌通过细腻的描绘与丰富的意象,传达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美的追求。
《扬州慢》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杨汝燮
C. 白居易
D. 杜甫
诗中提到的“翠楼”意指:
A. 绿色的楼阁
B. 书房
C. 茶馆
D. 学校
“而今寂寞,剩红桥,波影空横”表现了:
A. 欢乐
B. 孤独
C. 丰富
D. 繁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