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56: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56:58
寒随穷律变,春逐鸟声开。
初风飘带柳,晚雪间花梅。
碧林青旧竹,绿沼翠新苔。
芝田初雁去,绮树巧莺来。
寒冷的气候随着严冬的结束而改变,春天在鸟鸣声中悄然来临。初春的微风吹动着柳条,晚春时节的雪花中夹杂着梅花的芳香。碧绿的树林中,青翠的老竹依然挺立,绿色的沼泽上覆盖着新生的青苔。田野上,初归的大雁已经飞走,而华丽的树木上,巧妙的黄莺却已飞来。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到来与自然景象的变化,体现了古代文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感受,表现了春天的生机与希望。诗中提到的“初风”、“晚雪”、“芝田”等意象,展现了春天的气息与季节的变迁。
李世民(598年-649年),唐朝第二位皇帝,庙号太宗。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与诗人,开创了贞观之治。李世民在位期间,国家繁荣,文化兴盛,尤其在诗词方面,他以豪放与细腻并重的风格著称。
这首诗写于初春时节,正值万物复苏之际,作者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来表达对生命与自然的热爱,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春季变化的关注,同时也蕴含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
《首春》是一首展现春天生机与美丽的诗篇,李世民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春天的气息,从寒冷的冬季转变到温暖的春天,语言清新,意境悠远。诗中“寒随穷律变,春逐鸟声开”一句,生动地描绘了自然规律的变化,显示了季节更迭的必然性。而“初风飘带柳,晚雪间花梅”则通过具体的自然景象,表现了春天的温柔与美丽。
整首诗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春日氛围,古人常以春天象征新的开始与希望,李世民的这首诗恰如其分地传达了这种情感。尤其是“芝田初雁去,绮树巧莺来”,将离别与重聚的情感巧妙融合,暗喻着生命的循环与自然的和谐。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诗人不仅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也传达了对生命的赞美,使整首诗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与情感。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现春天的生机与美丽,传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命的赞美。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春天带来的希望与活力,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些意象在诗中交织,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生命的奥妙。
诗中“寒随穷律变”指的是:
A. 春天的来临
B. 冬天的结束
C. 自然规律的变化
D. 以上皆是
“芝田初雁去”中的“初雁”指的是:
A. 春天的到来
B. 迁徙的雁
C. 雁的归来
D. 雁的离去
李世民的《首春》与杜甫的《春望》均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李世民更侧重于细腻的自然描写,而杜甫则更关注社会与个人的感受。李的诗意境清新,杜的诗则沉重而深刻。两者展现了不同的春天观念,反映了各自的生活背景与情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