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8:41: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41:07
原文展示:
初秋玉露清,早雁出空鸣。
隔云时乱影,因风乍含声。
白话文翻译:
初秋的清晨,露水晶莹透亮,早雁在空中鸣叫。
雁影偶尔在云间闪现,随风而来,忽然传出声音。
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早雁”可引申为思乡之情,古代文人常用雁作为思念的象征。李世民作为唐代皇帝,其诗作往往融入了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个人情感的表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世民(598年-649年),唐朝第二位皇帝,年号贞观,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明君之一。他在位期间,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李世民不仅是一位卓越的统治者,还是一位有才华的诗人,他的诗作多描绘山水风光,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本诗可能是在初秋时节,由于气候转凉,作者在清晨外出时,看到早雁飞翔的情景而作。诗中反映了季节的变迁和自然的美,同时也渗透着对自然的深刻感悟。
诗歌鉴赏:
《赋得早雁出云鸣》是一首描写秋初景象的诗作。开头的“初秋玉露清”便为全诗奠定了清新、明亮的基调。玉露的清澈,给人一种宁静而清新的感受,仿佛在描绘一个宜人的早晨。接下来,早雁的鸣叫打破了清晨的宁静,传达出一种生机与活力。早雁的出现,不仅是自然界的变化,也是时间流逝的象征。
“隔云时乱影,因风乍含声”一句,细腻地描绘了雁群在云间飞翔的景象。这种景象犹如一幅动态的画,给人以遐想。诗中运用了“隔云”和“因风”两个意象,表现出自然的变化与声音的传递,展现了诗人对秋天自然景象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悟。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界的描绘,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展现了李世民的深厚诗才与对生活的细腻感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初秋玉露清”描绘了什么样的季节特点?
诗中“早雁出空鸣”意指什么?
本诗的情感基调是?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