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初秋夜坐

《初秋夜坐》

时间: 2025-05-12 07:41:45

诗句

斜廊连绮阁,初月照宵帏。

塞冷鸿飞疾,园秋蝉噪迟。

露结林疏叶,寒轻菊吐滋。

愁心逢此节,长叹独含悲。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2 07:41:45

原文展示:

初秋夜坐
作者:李世民〔唐代〕

斜廊连绮阁,初月照宵帏。
塞冷鸿飞疾,园秋蝉噪迟。
露结林疏叶,寒轻菊吐滋。
愁心逢此节,长叹独含悲。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初秋夜晚的景象:斜廊与华丽的阁楼相连,初升的月光照亮了夜间的帷幕。北疆寒冷,鸿雁飞得很快,园子里秋天的蝉鸣显得迟缓。露水凝结在稀疏的树叶上,寒意轻轻袭来,菊花开始展现出它的滋味。在这样的季节里,我的愁绪随之而来,长长的叹息中独自感到悲伤。


注释:

  • 斜廊:倾斜的走廊,指建筑的结构。
  • 绮阁:华美的阁楼,象征着富贵。
  • 初月:刚刚升起的月亮,象征着新的开始。
  • 塞冷:北方的寒冷,指秋天的气候特征。
  • 鸿飞疾:鸿雁飞得很快,象征着离别或远行。
  • 园秋蝉噪迟:园中秋天的蝉鸣显得迟缓,体现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变换。
  • 露结林疏叶:露水凝结在稀疏的树叶上,描绘了秋冬交替的景象。
  • 寒轻菊吐滋:寒气轻轻袭来,菊花开始吐露花蕾,象征着生命的坚韧。
  • 愁心逢此节:在这样的季节里,感受到愁苦的心情。
  • 长叹独含悲:长长的叹息,独自感到悲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世民(598年-649年),即唐太宗,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他以雄才大略和治国安民的才能著称,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之一。李世民不仅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也是一位卓越的诗人,他的诗歌风格典雅、气韵生动,常常表现出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

创作背景:

《初秋夜坐》是李世民在一个初秋的夜晚所写,表达了他在季节变换时的感慨和内心的愁苦。唐朝时期,社会相对稳定,诗人们常常通过自然景象抒发个人情感,李世民也不例外。他的诗作中常常蕴含着对人生、自然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初秋夜坐》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初秋夜的宁静与美丽,同时也渗透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伤。诗的前四句描绘了初秋夜色的景象,斜廊与绮阁的搭配体现了建筑的优雅,初月的照耀增添了夜晚的静谧。而“塞冷鸿飞疾”一句,则暗示了北方的寒冷和鸿雁的飞速,带来了季节更替的感受,仿佛在诉说着离别与思念。

接下来的“露结林疏叶,寒轻菊吐滋”更是通过自然的细节,表现出秋天的清冷与菊花的坚韧,菊花在寒冷中绽放,恰如诗人面对内心愁苦的坚持与生活的韧性。最后两句则是情感的高潮,愁心与长叹交织在一起,使得整首诗在美丽的自然景象中透出一丝淡淡的忧愁,展现了李世民作为诗人的深刻思考与情感表达。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斜廊连绮阁:描绘出一个优雅的建筑环境,营造出诗人所处的空间氛围。
  2. 初月照宵帏:初月的光辉洒在帷幕上,增添了夜的宁静与美丽。
  3. 塞冷鸿飞疾:北方的寒冷与鸿雁迅速飞过,暗含离别与思乡之情。
  4. 园秋蝉噪迟:秋天的蝉鸣显得迟缓,给人以时间流逝的感受。
  5. 露结林疏叶:露水凝结在稀疏的树叶上,展示了秋天的特征。
  6. 寒轻菊吐滋:寒意轻轻袭来,菊花开始展露,象征着生命的坚韧与美丽。
  7. 愁心逢此节:在这样的季节里,诗人感受到内心的愁苦。
  8. 长叹独含悲:长叹一声,独自承受悲伤,展现了孤独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自然景色比喻内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密切联系。
  • 拟人:将菊花的吐滋形象化,表现出生命力与坚韧。
  • 对仗:诗中上下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秋天的景色与诗人内心的愁苦,展现了对自然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李世民通过描写初秋的美丽,表达了对生命的珍惜和对离别的感慨,兼具了自然与情感的双重深度。


意象分析:

  • 月亮:象征着孤独与思念。
  • 鸿雁:代表离别与远行,暗示着思乡之情。
  • :象征着生命的短暂与时间的流逝。
  • 菊花:代表坚韧与生命的顽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初月”指的是什么? A. 刚升起的月亮
    B. 夕阳
    C. 星星
    D. 白昼

  2. “塞冷鸿飞疾”中的“鸿”指的是哪种动物? A. 鸭子
    B. 鹅
    C. 鸿雁
    D. 鸽子

  3. 诗人通过哪种意象表达自己的愁苦? A. 菊花
    B. 蝉鸣
    C. 露水
    D. 月亮

答案

  1. A
  2. C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杜甫《月夜忆舍弟》:同样在夜晚描绘情感,表达思念之情。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通过草的生长与凋零,表达对生命的感慨。

通过这些作品,可以看到唐代诗人对自然的细致观察和对人情的深刻理解,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李世民与唐代文化》

通过上述内容,希望能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初秋夜坐》这首诗的美及其背后的情感世界。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梦玉人引 种竹了题爱山亭 寄题林景思雪巢六言三首 包山寺 次韵乐先生吴中见寄八首 春晚初出西楼 半塘 鹧鸪天 其三 枕上闻雪复作,方以为喜,起岩再示新诗,复 夔门即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混俗和光 自字旁的字 主理 半新不旧 云头子 笼山络野 人道主义 虎字头的字 歉收 辛字旁的字 阜字旁的字 文字旁的字 包含趁的成语 包含袱的词语有哪些 魏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恬怠 纰眡 品目繁多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