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2 07:41: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2 07:41:45
初秋夜坐
作者:李世民〔唐代〕
斜廊连绮阁,初月照宵帏。
塞冷鸿飞疾,园秋蝉噪迟。
露结林疏叶,寒轻菊吐滋。
愁心逢此节,长叹独含悲。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初秋夜晚的景象:斜廊与华丽的阁楼相连,初升的月光照亮了夜间的帷幕。北疆寒冷,鸿雁飞得很快,园子里秋天的蝉鸣显得迟缓。露水凝结在稀疏的树叶上,寒意轻轻袭来,菊花开始展现出它的滋味。在这样的季节里,我的愁绪随之而来,长长的叹息中独自感到悲伤。
李世民(598年-649年),即唐太宗,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他以雄才大略和治国安民的才能著称,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之一。李世民不仅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也是一位卓越的诗人,他的诗歌风格典雅、气韵生动,常常表现出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
《初秋夜坐》是李世民在一个初秋的夜晚所写,表达了他在季节变换时的感慨和内心的愁苦。唐朝时期,社会相对稳定,诗人们常常通过自然景象抒发个人情感,李世民也不例外。他的诗作中常常蕴含着对人生、自然的深刻思考。
《初秋夜坐》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初秋夜的宁静与美丽,同时也渗透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伤。诗的前四句描绘了初秋夜色的景象,斜廊与绮阁的搭配体现了建筑的优雅,初月的照耀增添了夜晚的静谧。而“塞冷鸿飞疾”一句,则暗示了北方的寒冷和鸿雁的飞速,带来了季节更替的感受,仿佛在诉说着离别与思念。
接下来的“露结林疏叶,寒轻菊吐滋”更是通过自然的细节,表现出秋天的清冷与菊花的坚韧,菊花在寒冷中绽放,恰如诗人面对内心愁苦的坚持与生活的韧性。最后两句则是情感的高潮,愁心与长叹交织在一起,使得整首诗在美丽的自然景象中透出一丝淡淡的忧愁,展现了李世民作为诗人的深刻思考与情感表达。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秋天的景色与诗人内心的愁苦,展现了对自然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李世民通过描写初秋的美丽,表达了对生命的珍惜和对离别的感慨,兼具了自然与情感的双重深度。
诗中“初月”指的是什么?
A. 刚升起的月亮
B. 夕阳
C. 星星
D. 白昼
“塞冷鸿飞疾”中的“鸿”指的是哪种动物?
A. 鸭子
B. 鹅
C. 鸿雁
D. 鸽子
诗人通过哪种意象表达自己的愁苦?
A. 菊花
B. 蝉鸣
C. 露水
D. 月亮
答案:
通过这些作品,可以看到唐代诗人对自然的细致观察和对人情的深刻理解,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情感表达。
通过上述内容,希望能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初秋夜坐》这首诗的美及其背后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