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读张仆射诗(曾应举,不及第,投笔领郡)

《读张仆射诗(曾应举,不及第,投笔领郡)》

时间: 2025-05-02 20:03:20

诗句

秋吟一轴见心胸,万象搜罗咏欲空。

才大却嫌天上桂,

世危翻立阵前功。

廉颇解武文无说,谢脁能文武不通。

双美总输张太守,二南章句六钧弓。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0:03:20

原文展示:

读张仆射诗

秋吟一轴见心胸,万象搜罗咏欲空。
才大却嫌天上桂,世危翻立阵前功。
廉颇解武文无说,谢脁能文武不通。
双美总输张太守,二南章句六钧弓。


白话文翻译:

秋天吟咏一幅画卷,展现出我的胸怀,万象皆在其中,吟咏之情似乎空灵无物。
才华横溢却惟恐不如天上的桂花,世事艰难却仍在战阵前拼搏。
廉颇懂得武艺,但文学却无从谈起;谢脁擅长文学,却与武道无缘。
最终的双重美德都输给了张太守,二南的诗文和六钧的弓箭。


注释:

字词注释:

  • 张仆射:指张籍,唐代诗人,号仆射。
  • 秋吟:秋天的吟咏,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 天上桂:比喻理想中的高尚事物,指代理想与成就。
  • 廉颇:指廉颇将军,文武双全的典范。
  • 谢脁:指谢脁,唐代诗人,以文学见长。
  • 双美:指文学与武力的双重才能。

典故解析:

  • 廉颇与谢脁:二人都是历史上著名的人物,分别代表了武力与文才,诗中用他们来对比才华的不同侧重。
  • 二南章句:指南朝的诗文,强调文学的成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荀鹤,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情感细腻的诗风著称。生平经历多次科举未中,但对文学保持热情,写下大量诗作。

创作背景:

此诗是在杜荀鹤应举未果后,怀着对人生与理想的思考而作,表达了对自己才华的无奈与对世事的感慨。


诗歌鉴赏:

《读张仆射诗》是一首充满哀愁与感慨的作品,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才华与理想的思索。诗的开篇“秋吟一轴见心胸”以秋天的意象引入,营造出一种苍凉而清新的氛围,似乎在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理想的追求。接下来的“万象搜罗咏欲空”,则表达了诗人对万物的关注与思考,仿佛在追求一种超越尘世的艺术境界。

而“才大却嫌天上桂,世危翻立阵前功”一句,展现了诗人对自己才华的自省与不安,既渴望能够与高尚的理想并肩,却又被现实的残酷所击打,形成强烈的对比。接下来的廉颇与谢脁的对比,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对才华的思考,表现出诗人在文武之间的纠结与无奈。

最后一句“双美总输张太守”,则将目光转向张籍,彰显出张籍在文学与武力上的双重成就,诗人在此流露出一种羡慕与敬重的情感,似乎在强调世事的复杂与不公,抒发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无奈。

整首诗在情感的表达上细腻而深刻,既有个人的悲哀,又有对社会的思考,展现了杜荀鹤作为一位唐代诗人的深邃与广博。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秋吟一轴见心胸:秋天的吟咏如同一幅画,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与胸怀。
  • 万象搜罗咏欲空:诗人对万物的观察与吟咏,似乎让人感到一种空灵的境界。
  • 才大却嫌天上桂:虽然才华出众,却又觉得不如理想中的桂花般美好。
  • 世危翻立阵前功:面对动荡的世道,仍在战斗前拼搏,表现出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
  • 廉颇解武文无说:廉颇擅长武艺,但对文学却没有深入的理解。
  • 谢脁能文武不通:谢脁擅长文学,而对武道却无所建树。
  • 双美总输张太守:最终,文学与武力的双重美德都不敌张太守的成就。
  • 二南章句六钧弓:南朝的诗文与六钧的弓箭,象征着文学与武力的合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才华比作天上的桂花,暗示理想的高远。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加强了诗的韵律感与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个人才华与理想的思考,反映出在社会动荡中对理想的追求与无奈,展现了诗人深刻的社会关怀与人文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成熟与思考,同时也隐含着凋零与孤独。
  • :象征着高尚与理想的追求。
  • 武与文:分别代表力量与智慧的双重价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杜荀鹤的《读张仆射诗》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 A. 对人生的无奈与思考
    • B. 对自然的赞美
    • C. 对爱情的渴望
  2. 诗中提到的“廉颇”和“谢脁”分别代表了什么?

    • A. 文与武
    • B. 智与勇
    • C. 富与贫
  3. 诗的开头“秋吟一轴见心胸”中,“秋吟”代表了什么?

    • A. 季节变化
    • B. 诗人的内心情感
    • C. 对未来的展望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杜甫):同样以秋天为背景,表达对人生的感慨。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表达对历史与理想的追求。

诗词对比:

  • 《登高》(王之涣):两首诗都体现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但杜荀鹤的诗更加强调个体的无奈,而王之涣则更为宏观。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杜荀鹤诗集》
  • 《唐代文学与文化》

相关查询

跋思古斋诗卷 雁门关 夏寒 下田雨叹 次韵答曰容秋夕醉歌 集秀野草堂醉后作 城南二首次宋五嘉升韵 其二 城南二首次宋五嘉升韵 其一 淮阴侯钓台 扬州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牛农对泣 卓立鸡群 至死不二 合结尾的成语 月歌 拿鸭子 玉字旁的字 雾迭 养生之道 懋明 黑字旁的字 唱高调 目字旁的字 三撇旁的字 贫鬼 耒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